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隐士流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介子推先生老娘说:〃那不如尽到人臣的职责,把你的道理告知君主,让他也纠正自己的行为。〃

介子推先生说:〃言语就好比身上的饰物,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将身体隐藏起来,饰物还有什么用呢?如果去跟君主把道理讲明白,告诉他之所以能有今天乃是天意而非臣下的功劳,就好像给身体带上美丽的饰物,这与求得显耀有什么区别?儿子不愿这么做!〃

介子推的老娘一听,知道儿子决心已定,就对他说:〃既然你坚持自己的想法,为娘的就和你一起隐居。〃

于是,介子推先生携带老娘来到绵山,过起了隐居生活。介子推先生在隐居生涯中充当的是一个樵夫的角色,虽然没有食邑和爵位,但却自食其力心安理得。这种精神和勇气令人崇敬。无论古今,人们大都削尖了脑袋往富贵门里钻,介子推先生甘心隐居,做个与世无争的砍柴人,这种勇气比不畏生死更加难得。

有人认为介子推先生在做秀,认为他是在演戏给晋文公看,你看你谁都封赏了,为什么没有封赏那个割肉给你吃的人啊。这种观点至今深有影响,而且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可以拿出《史记》中的记载作为佐证。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7节:介子推,与君共逃亡(7)

《史记》中记载,因为介子推先生不仅没有得到封赏,反而跑到绵山隐居起来,于是有些人就站出来打抱不平,这些人在宫墙上打出横幅,上面写着:龙想飞到天上去,得到了五条蛇的辅佐;现在龙已飞到云端,四蛇各得其封赏;只剩下一条蛇,怀着怨言跑到山上;它在飞龙饥饿的时候,曾割下自己的股肉。

晋文公知道后,觉得对不起介子推先生,就请介子推出先生来做官,被介子推先生拒绝了。晋文公不得已,将绵山圈起来作为介子推先生的封疆,以保全他们母子的生活。

将介子推先生心甘情愿的隐居,描写成为别有居心的做秀行为,这是有悖于介子推先生的本衷的。仅有的史料可以证明,晋文公当政后,及其余下之年,介子推先生始终没有当官,可以说是没有露面,一直陪伴着自己的老娘隐居绵山。这是对持有介子推先生做秀的观点的人的最有力也是最坚决的驳斥。后世更有宋真宗追封介子推先生为〃洁惠侯〃,这才是真正的别有居心,介子推先生不愿封侯,不愿食君禄,乃是发乎本心,并非矫饰做秀,这与当初割肉奉君的事迹如出一辙。

至于介子推先生的结局,大致有两个观点,但都是后人附会,没有确凿的证据。

其一就是烧死说。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先生出来当官,火烧绵山,焚其三面,留一面作为出口,然而介子推先生与老娘俱都宁肯烧死,也不愿出来做官。有人附会说晋文公的焚山之举乃是灭口,原因是晋文公受不了介子推先生动不动以割肉的事情相抱怨。这种观点纯属无稽之谈,如果真是这样,晋文公何必还有以绵山作为介子推先生的封疆之举?

其二就是蹈海说。这种说法认为介子推先生的老娘死后,介子推先生没有心思留在绵山,而是去了东海,以蹈海打鱼拾贝为生,因为有人在介子推先生隐居三十年的时候,在东海边上看到介子推先生正在买贝壳。这种说法亦无实在的证据,亦是想当然的说法。

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介子推先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隐居生活,并无怨无悔。

他认为自己〃割肉奉君〃的行为并不是什么功劳,而是出于君臣大义,忠孝至德,理所应当。介子推先生的为人,最大的特点是不居功,以居功为耻;他的隐居也是因为不堪与争功的同僚为伍,宁肯逃到荒山,也不肯向君主乞讨封赏;介子推先生的眼里,以自己的忠心邀功请赏,不仅会玷污忠孝的大义,也会致使君王蒙受恶名。

由式推及,介子推先生是以一种无私的心胸,跟随重耳先生开始逃亡的。这种无私贯穿始终,并不以重耳先生的地位变换(由逃亡者变成晋国国君)而发生改变。

这就是传说中的大隐贤。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18节:钟子期,知音往事(1)

钟子期,知音往事

说起交朋友这档子事,读者上帝一定会第一个想到管鲍之交。管仲先生和鲍叔牙先生之间的那段交情往事,不掺杂任何市侩和功利色彩,友谊发乎纯洁的心灵,遂成为千古以来交友之道的典范。尤其随着后世完美主义者的诠释和添枝加叶,管先生和鲍先生在对待朋友这方面成了毫无瑕疵的圣人,接受渴望得到真切友情的人的顶礼膜拜。

其实,堪称交友典范的不只管先生和鲍先生,本文的主角……钟子期先生和俞伯牙先生之间的交往丝毫不比管鲍之交逊色,甚至有的地方更值得读者上帝称道。管鲍之间除了纯粹的朋友关系外,还有一层更切近的政治利益关系,管先生与鲍先生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在政治斗争和阴谋中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境地。而钟先生和俞先生之间的友情则没有这种色彩,一个是隐于深山的樵夫,一个是侍奉帝王的大夫,地位相差悬殊,然而却能结成生死知音,这种友情的境界似乎更上一层楼。

偷情的下场

读者上帝一定会感到惊诧,本文的主角钟子期先生的诞生竟是其父与宫女偷情的结果。如果任由现在的我们深受毒害的大脑思考,一定会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必将引起严重的结局,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一定会抓住钟老先生的辫子不放,说他妨害礼教,有辱斯文,应该胸前挂个牌、头上顶着尖帽去游街,让他向眼睛雪亮的人民群众低头认错,并组织文学打手召开研讨会,深刻批评由钟老先生偷情而导致的一系列影响卑劣的不良反应。这一套弄下来,估计钟老先生即使不死也要脱层皮。

然而事情毕竟出在春秋时代,那个时候孔丘先生的学说处于崛起的初级阶段,尚没有形成有如宋明时代的巨大影响,他的门徒也为数寥寥,掀不起大风大浪。所以我们说,钟老先生真情难禁办下了糊涂事,但却生在了一个比较幸运的时代,百家争鸣,形式各异的思潮争相涌动,使舆论莫衷一是,是非道德的判断准则也没有一定的标准,故而钟老先生得以躲过明枪暗箭的唾沫星子的袭击而幸存下来。

钟老先生是春秋时期楚国人。

楚国是周平王东迁以后崛起的大国,幅员辽阔,占据汉水、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东周王朝畏惧楚王国的崛起,竟自贬身份,成了和楚王国平起平坐的周王国,曾经辉煌耀眼的周帝国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楚国的既强且大,使得历代的楚国统治者都患上了严重的大头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