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八卦聊天记录截图 > 第十一章 爱在西元前11(第3页)

第十一章 爱在西元前11(第3页)

在巴比伦文明遗址发现的泥板上,就记录了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就用12个月的历法。

跟我国历法一样,也是阴阳历,也分春夏秋冬。

在天文学上,我们应该客观地承认,古巴比伦的数理天文科技成就确实比中国早。而且公元前4世纪,古巴比伦就有天文学校了。而我国的古代天文,仅仅限制于政治需要,只有不成气候的民间占卜算卦之类非官办的天文学学习。

古巴比伦的数学对古希腊天文影响巨大,希腊的古代天文学巨匠喜恰帕斯研究天文,也是以古巴比伦的数学为基础。(喜帕恰斯,在天文学历史上,是一个震撼的名字,这个以后会单独八卦一下喜帕恰斯这个牛人)

古巴比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发现金星运动周期。对五星运行(尤其是木星)有极其让人震惊的精准计算方式,这种计算方法是现代的微积分的基石。

更离谱的是,这种方法再次出现,已经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是1400年后的事了。(怪不得很多外星人爱好者说古巴比伦人不是外星人就是外星人的亲戚朋友),古巴比伦人制定的历法极其精准。数学方面的十进制和六十进制,直至今天仍然在使用。几何学和平方、立方的算术初见体系。

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个圆周360度、一小时60分钟,一星期七天,黄道十二星座,古巴比伦早早已经在使用了。牛P不?

古巴比伦的天文学成就对于后世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天文学离不开古代天文学的启示和借鉴。

在此有一个个人的疑问,翻遍许多书籍都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为什么古巴比伦对天文如此重视着迷?其中原因,有待考证。

另外,插入一则八挂猛料,让大家轻松一下,有男女朋友的看完后可以边听《爱在西元前》边浪漫一下——

这首《爱在西元前》的歌词有个神预言,什么预言?据发表在最新一期顶级期刊《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称,人类有记录的最早的接吻发生在45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比之前认为的早了1000年。

真可谓“爱在西元前”。

言归正传,古巴比伦的灿烂文化随着《爱在西元前》的音乐早已“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先进的天文学史中,我们要记住一个天文群星中一颗不太起眼的明星——

纳布。里。曼努,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天文学家。

据记载,纳布是在古代苏美尔文明期间,即古巴比伦文明的前身,称呼一个专门做记录的人,这个人叫曼努,里是中间名。咱叫他曼努。

话说,4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古国,就是我们现在在电视上新闻联播里经常看到的天天打仗的伊拉克国境内,那时候的古巴比伦虽然历法也有春夏秋冬,但实际上,这个地理位置,只有春天和秋天。

农耕不甚发达,但畜牧还行,那个时候的古巴比伦人,都会牧羊,古代没有汽车尾气,城市光污染等等阻碍我们观察星空的东西,夜间牧羊时,常常看到非常壮观的星空。

据统计,整个天空中,人类靠用肉眼可观测的有6000多颗,亮度各不相同,颜色迥异,分布不规律,经过无数次仰望星空,古巴比伦牧羊人慢慢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星星连在一起可以成为某种动物和人,如熊,如狮子,如猎狗,如国王等等。

就是我们现在普及的古希腊星座。

古巴比伦对如此迷人的星空。需要挑选一位最聪明的人来做记录,用锥子在泥板上敲打楔形文字,这个负责记录的人,就成立专门观察星空的职位。

我们聊过,在神秘的东方,古代中国,在颛顼时代,就有重黎二人管南正、火正,颛顼是中国上古时期公元前2514-公元前2437年左右的人,估计这个纳布早于公元前2514年。

小弟不才,经过不断努力探索发现,并对多名古代天文学家的研究,我也发现得出一个重要的天文学结论:古代天文学家他们基本都没有近视。

这个是我个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大家别笑。聊天就要开心,无所谓。

我脸皮就是地球的地壳。

这个纳布。里。曼努,肯定不是近视,而且估计算是聪明绝顶的人,被大家推荐出来做天文记录官,他也不负众望,认真仔细地投入艰苦的工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扬“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革命精神,积极拥护服从“到农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方针政策,坚持观象、记录“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以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专研态度,耗时十年,不停地用锥子敲打泥板,刻上楔形文字,这个曼努,也不是机械地敲敲打打,他会通过观察星空,记录星星运动轨迹,竟然不可思议地把水星的运动轨迹准确记录在泥板上。

其中最牛P的是,曼努在那个时候不但记录了水星的位置,通过十几年的不间断记录(果然是职业天文抄录员,够职业),而且他还发现水星每88天就转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21世纪天文发展迅速的今天,都知道水星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很靠近太阳,用肉眼其实非常难观察到它,证明这个曼努兄的视力确实杠杠的。而这些知识,在现代来说,都证明他的记录是完全正确的。

曼努距离我们现在实在太远古,我们只能在楔形文字的泥板上知道有这样一个专业仰望星空记录星空的人的存在,知道一个在无数星空下,在未有笔墨的年代,不停的用锥子或者芦苇杆之类的工具在泥板上敲敲打打,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坚毅的持之以恒的最早天文学家的伟岸身影,也学会像他那样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态度,滴水穿石,用量变达到质变的小记录来发现重要科学规律的方法,他跟中国古代的天文官“羲和”一样,为世界留下远古时候宝贵的天文学记录。

纳布。里。曼努,如他刻划的泥板,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下很久,随着被发现的一刻,成为永垂不朽的天文学诗篇。

泥板的出现,应该是人类文明史的耀眼的灯塔。它承载了巴比伦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无论四大文明古国也好,其他文明也好,有了文字,文明得以记录和传承,文明得以交流和传播,反过来又极大推动了文明进程,像点亮了无数前行的路灯一样,把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类带往光明。

关于泥板,正如周杰伦《爱在西元前》所唱歌词: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它正埋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而泥板是怎样被发现的,个人认为,这是世界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项重大事件之一,必须八卦八卦,非常值得。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下一章,本人必须翻阅一些书籍,来实事求是聊一聊泥板的考古发现过程,堪称是拨开了阻碍人类文明之光的尘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