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扶苏对这封假遗诏深信不疑,而且,扶苏觉得父皇既然都赐他死了,再请示还有啥意义呢(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随即自杀。
与扶苏同时被赐死的还有一人,此人的所作所为就与扶苏大相径庭。此人是谁?他为什么敢于抗旨不遵呢?
此人就是蒙恬。在逼杀扶苏的同时,胡亥、赵高、李斯还要逼杀蒙恬。
前文已言,蒙恬是长城军团的主帅,其弟蒙毅是秦始皇的正卿,蒙氏兄弟的存在对胡亥为首的政变集团的威胁同样严重。所以,发动宫廷政变的“三家村”绝对不会放过蒙恬。
那么,他们给蒙恬加的罪是什么呢?
两条罪名:知情不报,为臣不忠。扶苏既然图谋不轨,蒙恬自然就是知情不报;知情不报就是为臣不忠。所以,赐蒙恬死,将兵权交付副将王离(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
但是,蒙恬可不是一个好忽悠的人。虽然他是武将,然而政治经验颇为丰富。他看到扶苏想自杀,立即进行劝阻。蒙恬讲了四点:
一是陛下在外,未立太子,不能轻易自杀;
二是我统重兵,你为监军,我们身负重任;
三是单车一使,怎能轻信?怎知没有阴谋?
四是请示皇上,确认以后,再自杀也不迟。
蒙恬比扶苏有政治经验,但是,蒙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宫廷政变。蒙恬更不知道秦始皇已死,不知道胡亥、赵高、李斯发动宫廷政变已经将他和扶苏逼到了死亡线上——只要不起兵,任何请示都是白费;但是,蒙恬坚持要再请示。
可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当事人的判断能力大打折扣。
扶苏的愚忠愚孝替胡亥、赵高、李斯集团发动政变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也使蒙恬陷入了孤掌难鸣的困境。但是,蒙恬坚持不自杀,坚持再请示,胡亥的使者只好将蒙恬先行关押。
使者回报胡亥。听说扶苏自杀、蒙恬被关,李斯、赵高都极为兴奋(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赵高见最担心的障碍已除,马上决定了三件大事:
一是立即返回咸阳;
二是到咸阳昭告天下秦始皇驾崩,办理丧事;
三是拥立胡亥称帝。
就这样,得到扶苏已死的准确消息之后,载有秦始皇臭尸的车队才快速返回都城咸阳(可见,在未确认扶苏自杀之前政变集团不敢返回成阳!只能拉着臭尸在外瞎转悠,等待扶苏的消息)。一旦扶苏已死,他们才敢向外发丧,并立胡亥为秦二世。胡亥诈立成功后,立即任命政变策划者与组织者的赵高担任郎中令。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是掌管宫廷警卫、统领皇帝侍从的重要官职,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能担任此官。
可见,政变集团最担心的是扶苏的生死。如果扶苏坚持不信,甚至于举兵求见秦始皇,麻烦就大了。扶苏之死使政变集团彻底放了心,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对胡亥的登基造成多少威胁。从此以后,这对暴君奸臣便在一起制造出一幕又一幕令人发指的惨剧。貌似强大的大秦帝国,也由此开始分崩离析。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为什么政变集团对其他二十多个儿子没有过多担心,偏偏盯住扶苏一个人呢?原因有两点:不重要,来不及。
秦始皇的其他二十多个儿子确实都有资格当“秦二世”,但是,胡亥的这些兄弟没有政治实力。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导致他的儿子个个都没有政治实力,无法和拥有“遗诏”的胡亥抗衡。这叫“不重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