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再三,周父拿定了主意:“用过饭,就去拜访王先生去吧!王先生待你恩重如山,你可不能忘了……”
“是的,父亲!”说起王先生,周复没有二话,他每次回来那是必定要去拜见的,不过,他还是有些不甘心:“那孙嫂那儿……”
“孙嫂的事,你少插嘴,我和你母亲会想办法的……”周父打断了周复的话,也许,应该要儿子到临淄的同学那里玩上一段时日。
……
孙氏就像一个落水之人,好不容易抓到根救命的稻草如何肯放手。当天晚上,就在周复回来的前后脚,孙氏踩着周复的脚印,就进了周家。进屋以后,孙氏二话不说,“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周父的拖延政策,就此宣告破产。
却不过情面,周父与孙氏约法三章:周复只能帮着写写状子,出出主意,不能公开露面;孙氏必须严格保密,跟谁也不能说出去;周复写的状子,孙氏让人另抄一份投到官府,原本必须拿回来销毁。
孙氏也知道其中的厉害,自是满口答应不迭。
……
专业人员果然不一样,周复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状子写的是条理分明,句句都扣着律令,又详细的对孙氏解释清楚利害关系,哪条对应哪条。状子一递上去,那收钱的长吏立刻就把孙家送的礼退了回去——状子一看就是内行人写的,这是有明白人在背后支招。
说白了,官员审理案件,是要在大堂上面对大庭广众公开的,轻易也不敢只手遮天。而且,西安县临近临淄,是张涵的老巢所在,张氏族人就居住在东莱,不时有高官显贵往来经过西安县境。孙氏都不用跑远,在驰道上喊冤,指不定就会遇到哪位大人,万一事情闹大了,就得不偿失了,官吏自不愿为了一点钱财冒这么大的风险。
……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周家与孙家邻里住着。本就醒目。孙家稍微查证,就确定了目标。那孙家乃是当地豪强,什么时候吃过这种亏,一个外地来的贫寒人家,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孙家自不肯善罢甘休。
结果,官司打赢了,孙氏感激涕零之下,厚厚送了份礼给周复。周复得意没两日,孙家就使人一纸诉状递上去,周复便被逮捕下狱了。
……
周家是没根基,又没有财,又没有势。可周复是法学园的学生。那法学园,钟繇、审配和岑澜都在里面担任老师授课,法学园的学生多是出自低门小户,可他们毕业了,那就是‘法官’。周复出了这种事,很多同学深感同受,立刻活动起来,又是联系同学,又是联系老师,于是乎,就惊动了钟繇、审配和岑澜。
……
就司法来说,钟繇、审配和岑澜三人,就是司法体系的三大巨头。按说,这样的案件,任何一人都可以自行处理。不幸的是,同时找了这三人。
三人对这个案子的处理意见不一致。起初,三人只是司法理念不同,渐渐就发展成意气之争了。
审配和岑澜一手创立了整个司法体系,属于实力派。本来,二者互为竞争者。而钟繇后来者居上,成为了最高司法长官——廷尉。加上其他林林种种的原因,这三人的关系当然好不了。
那天,张涵猛然说起了“重奖举报,加强监督”的想法,遭到了一致的反对。尽管张涵态度端正,可三人难免心有芥蒂。岑澜说起新汉律的宽严,也不觉心不在焉,说了一会儿,几人都觉无趣。钟繇就转而说起了在周复讼师案。
钟繇简单说了下案情,张涵询问意见,三人各持己见,很快就争执起来。审配的意思是说,周复知法犯法罪无可恕,应该从重处罚,并开除学籍。钟繇断然反对,他认为:周复确实犯了错误,可是他的本意是好的,出发点是见义勇为,没有从中谋利的打算(审配:“那可未必!”),应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岑澜的观点倾向于钟繇,他认为:“无论如何,周复都是法学园的学生——是自己的学生,天理不外乎人情,还是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当然,岑澜不会明白讲这话,他与审配隐隐约约有默契在心,也不会直言反对。
三人都是饱学之士,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显而易见,三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争论了,言语针锋相对,熟极为流。张涵刚被三人迎头痛击,监督一事被迫延期,心中却是大感不耐。耐着性子听了一会儿,三人不知怎的,忽然一致谴责起孙氏来,责怪她不应提起诉讼,使家族蒙羞,又牵连了周复。
张涵听到此处,实在是忍耐不住:“等等!孙氏不应该诉讼公堂之上?”
“是啊,有什么不对?”审配很是诧异。
有什么不对?不对的多了。
张涵蹙着眉头想了想,不知道该怎么说,早期律法出现的时候,还有人感叹道德败坏呢!在【史记 周本纪】中,都记载着一桩息讼案,以歌颂周文王之道德崇高。这基本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张涵有生以来从来没打过官司,不知不觉忽略了,却不是不晓得。
“嗯,如果孙氏不诉之公堂,那田地不是要被族人占了吗?”
“这个,都是一家人……”这话不太好说,钟繇喃喃了几句,似乎在说,肥水不落外人田,占了就占了吧!这时代的同族堂兄弟与后世的亲兄弟,也就稍逊一筹,差不了多少。所以,钟繇说?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