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这便是“中国”的来历,始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公元前十一世纪。
上世纪六十年代,陕西宝鸡,即华夏青铜器故乡,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名曰“和尊”。
铭文上刻有“宅兹中国”四个字,并记录了周成王建都、祭祀、赏赐等活动。
这也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献记载。
“宅兹中国”意思就是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便是汉族的前身,其民众为了区别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故而自称为“中华”,又称为“华夏”。
“华”和“夏”是相通连用的,故而“中华”又称为“华夏”。
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华夏的疆域也在不断扩大。
从此,“中国”不再仅指京师和中原地区,这个令人敬仰的称呼逐渐扩大并适用于历代王朝的整个统治区域。
自秦汉开始,除了朝代国号有所不同之外,历朝历代均称呼自己为“中国”。
在对外官方文件上,首次以“中国”作为自称的则是明朝。洪武大帝以及万历皇帝等赐给小鬼子的国书或者诏书中,都自称“中国”。
这里的国书是赐给的意思,而诏书就更不用说了。
明朝皇帝还是很硬气的,人家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这里面既有腿疾的原因,也有对文官集团不服软的因素。
可惜硬气的朱家皇帝不是落水还是落水,太子朱标也不例外,甚至直到朱棣死后数月之久军中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此处不提也罢。
说到南宋,就不能不提到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人原本生活在宋朝,也就是北宋境内,或者其祖上是生活在宋朝境内。
从一定程度上讲这部分人也属于宋人,但是由于北宋的灭亡,或者蒙元的入侵,这部分人被迫沦为外族的统治之下。
白居易把北虏归顺唐朝称为“归明”,把南蛮归附朝廷称为“慕化”,这便是“归明”、“慕化”最早的来历。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宋朝皇帝自然而然也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自居,其治下的百姓称为“王民”。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这一段时间内,北方地区战乱频繁,百姓为求生存,很多汉人离开居住地投奔南宋,这些人员构成了“归来人”的主体。
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在内,均把这一部分来自北地的军民称为“归来人”,又称为“归明人”、“归正人”。
北宋时期多指从契丹或者西夏过来的人。
“归明”为褒义,“归正”为贬义。
唐朝的“归明”本身就有归顺圣明之主的意思,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把本来属于褒义词的“归明”改成了“归正”。这就有点歧视、贬称的意味了。
事实上,很多耳熟能详的着名的抗金将领都属于“归来人”。
这其中包括了南宋中兴四将,岳飞,相州汤阴人,今河南安阳汤阴县;韩世忠延安府人士,今陕西榆林绥德县;张俊秦州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刘光世,保安军人,今陕西延安志丹县。
后面两个挺坏的……
南宋初年面临金国的军事压迫,朝廷最紧迫的需求就是武人。所以在南宋初年,对这些“归来人”特别是武将还是不错的,待遇也是优厚的。
除了武人之外,无论是从事农耕的归来人,还是经商的归来人,南宋初期对这些从北方而来的人都挺照顾的,不仅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更是给了三到五年之间免除的优待。
“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足见北宋灭亡之后,南迁规模之庞大。
因为政治需要,南宋积极拉拢、安置“归来人”可以在动乱的年代迅速凝聚人心,确保政权稳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