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一项新的、更伟大的任务——改革当时英国军队对普通士兵的管理制
度。她热爱军队,更热爱那些骁勇善战,对民族赤胆忠心的平凡而伟大的士
兵。
她并不是以冲动的感情对待大兵,而是尤如爱小孩和爱小动物那样热爱
他们。维多利亚女王曾表示要给士兵发放科隆香水,她闻讯后建议陛下,若
在前线发一些杜松子酒可能会更受欢迎。之后,她和军方共同努力,终于在
医院为士兵们开了一个小小的阅览室和咖啡馆,并对战地医院的环境进行了
检查和整顿。不久,军人学校也成立了,歌咏队也成立了,小剧团也成立了,
体育活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军队面貌和精神状态顿时焕然一新。这个变化
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尽管有人仍然在恶意诽谤她,但她的业绩是众所周知的,最终军方还是
为他洗刷了冤屈,并委任她更大的权力。而1856 年4 月,战争也宣告全面结
束,军队纷纷回国。本来政府要隆重欢迎她回国,但她最终还是悄悄的、独
自乘车北上,她是最后一个离开战场的。别离时,她心情沉重地写下:“啊!
可怜的士兵们,我不是个好母亲,我要离开你们归去了,而把你们留在克里
米亚深深的墓穴中。。。”
于是,两个高大的形象从战场中显现出来,一个是士兵,一个是护士。
士兵从比不再被看作是人类的渣滓,护士也不再被看作是行为不端的荡妇,
这两个变化都要归功于她。而人们歌颂她那首诗,却经久不息地回荡在克里
米亚上空:
她毫不谋私
有着一颗纯正的心,
为了受难的战士
她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
南丁格尔,小姐——
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大福恩。
六、奄奄一息中的孤独革新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萦回在她脑际的,不是医院里千万个死者的亡魂,
而是那些严酷的现实,那些本来可以预防的疾病和可以避免的灾祸。克里米
亚战祸中惊人的死亡率是英国军队中不合理军医制度的必然恶果,而这样的
制度仍然在运转着,仍然在谋杀士兵们,仍然在重复着发生过的悲剧。而拯
救这些士兵们的重任,便义不容辞地落到她的肩上。她当仁不让、毫不退缩,
但是也为自己这种命运黯然伤神。她变得有些暴躁了,青年时代那种突出的
仁爱精神正在消退,头脑却更聪敏,眼光更锐利,意志更坚强,光明磊落、
公平处世的观念更纯真了。早年那个多愁善感的影子,在她身上消失殆尽了。
她身体还疲惫不堪,但在紧迫形势的催逼下,她渴望立即工作,必须趁全国
上下对克里米亚惨剧记忆忧新时趁热打铁。然而,她遇到的到处是掣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