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这些年大唐各地的发展都非常顺利,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灾难;而楚王殿下带头从海外为大唐带回来大量的财富,让朝廷再也没有财政压力,甚至可以同时修建多条水泥道路,让淮河以北的各个道之间,全部实现水泥道路相同,让各地的商品流通,一下子就变得方便了起来。
等到通往镇北道的各条水泥道路也修建起来,再配合土豆的种植,辽阔的大草原,将成为大唐真正的牧场,从此在根本上解决胡人袭扰中原王朝的问题。”
李忠絮絮叨叨的在那里说着话。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李世民面前反而说话说得更多了。
要是放在十年前,他基本上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用一句话说完的事情,就不会用两句话。
基本上李世民跟他聊天的时候,更多的都是单方面的说话,得不到什么反馈。
现在反倒是像一种朋友间的沟通了。
“嗯,镇北道的事情吵了那么久了,也是时候正式公布了!不过,这个时候朕才感受到人手的不足啊。之前听户部的报告,每年增加了多少百姓,但是放在辽阔的镇北道和辽东道上面,那点百姓,根本就像是撒胡椒一样,不够看啊。”
大唐要发展,人手紧缺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但是人口的增加,又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
哪怕是大唐现在的人口出生率已经很高了,整体人口数量都还没有突破一个亿,甚至离这个小目标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没办法,这年头,人的寿命比较短,能够活到五十岁,就算是高寿了。
普通百姓家中,活过六十岁的,真的不多。
至于七十岁……
这要是大家命都那么长,就不会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了。
哪像是后世,动不动就是八九十岁,要不是对人口出生进行了控制,人口数量估计都要突破二十亿了。
“陛下,微臣有一个建议,不知道该不该说。”
李忠看到李世民在为人口的事情而烦恼,不由得想到了一个主意。
只是这种东西,如果摆在朝廷层面,似乎有点不大合适。
“什么建议?有话就说,扭扭捏捏的像个小娘子似的,这可不是你李忠的风格。”
李世民不满的瞪了一眼李忠。
“去年,西市有一个天竺商家叫做哈梅迪,跟楚王府合作了一个大项目,要去天竺干一票大事。根据属下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哈梅迪跟楚王府联手之后,如今已经快要击垮天竺的制糖产业了,而通过这一场合作,属下才对天竺有了新的了解。
在那里,生活的人口不比我们大唐少,偏偏这些人似乎还没有什么战斗力,随便一队人马都能对付他们一大帮人。
陛下想必也听说过登州那边淳于家做的一些事情,他们从倭国和新罗、百济等国家运输了不少的人到长安城售卖,很是受到各个作坊掌柜的欢迎。
不过,经过了这几年的掠夺,淳于家现在每年运输到长安城的奴仆数量,已经开始下降了。倭国等地也开始加强了这方面的管制,作为替代,我觉得可以让淳于家把今后的重心放在天竺上面。
到时候让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专门给淳于家制作一批运输奴仆的海船,只要出海一趟,就可以运回来上万人。这要是每个月都有几趟这样的海船回来,肯定可以大大的缓解我大唐的人口压力。
毕竟这些人口,都是壮劳力,直接就可以下地帮忙干活。到时候前往镇北道的农户,朝廷每家给他们配备两名奴仆,一定可以吸引许多人前往。”
关中道现在本身人口就比较紧缺,哪怕是移民前往镇北道,李忠也觉得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去种植土豆,那样也种植不了多少面积。
这个时候,自然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奴仆去帮忙。
一家配备两个,这只是朝廷赠送的,实际上要想把牧场和土豆中指规模提升,每家哪怕是有二十个奴仆,都是有用武之地的。
那些天竺人要是来到了镇北道,人生地不熟的,根本就不怕他们逃跑。
再说了,大唐虽然把他们搞过来干活,但是饭还是管饱的,并不会刻意的去殴打他们。
到时候再配合教育部在各地设立的学堂的宣传,等到这些奴仆的下一代成长起来之后,慢慢的就会忘记自己是个天竺人了。
“李忠,你这个主意要是在朝会上抛出来,估计礼部那些人肯定要跳脚了。不过,朕倒是觉得有点可行,不过天竺离大唐实在太远了,为什么不考虑南洋的那些百姓呢?”
李世民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只要是有利于大唐发展的事情,哪怕是手段不是那么光明,他也是不介意的。
“南洋百姓自然也是可以的,但是这几年,蒲罗中城的发展已经吸纳了大量的南洋百姓,潜力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要继续把他们搞到镇北道去,可能效果远远没有天竺人来的合适。
陛下,那天竺,可是有几千万人呢。哪怕我们只是搞个一百万人回来,也能让镇北道变成大唐繁华的一个新的道府,让草原成为大唐的牧场,解决子孙后代的威胁。”
李忠说完这话,还转头看了看坐在角落里学习处理政务的李治。
而正是李忠最后的这一句话,让李世民下定决心采纳这个建议。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