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宋朝大家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插一段话:在唐玄宗时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当上宰相之后,一心专权,为避免相位遭到威胁,强烈建议皇帝任命胡人担任节度使,因为胡人不通文墨,所以即便立下盖世奇功,都不可能入相。

于是大字不识、爱跳胡旋舞的安禄山迅速得到重用。安禄山外表憨厚,又会说一些貌似天真质朴的话,所以皇帝始终不信他会造反,反倒无比信任,将天下大部分兵马交由其掌管。这也是一个化劣势为优势的例子。

赵匡胤这样捡了便宜,成为柴荣临终托孤的大臣之一。

少帝只有七岁,所以务必选择那些忠心耿耿的人来托孤,文人方面是宰相范质、王溥参知枢密院事,宰相魏仁浦兼枢密使,武臣方面则托付给韩通和赵匡胤。

值得注意的是,派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率领所部赴河东,防御北汉,其用意很明显:怕他不服小皇帝,起兵造反。

做完这一切,周世宗如释重负,忽然之间无比疲倦,他觉得有点不妙了,力不从心的感觉第一次涌上心头,看来不单是天命保不住,可能性命也要不保了。

五年,这短短五年来,戎马生涯殚精竭虑,过早消耗了他的元气,现在人事安排停当,他该好好睡一觉了。不料,还有人上书打扰,说对人事安排有点意见。是右拾遗杨徽之,他说赵匡胤不适合统帅禁军,言下之意,这个人靠不住。

柴荣想了又想,小心行得万年船,为江山社稷和年幼的儿子打算,又补充下了一道命令:军政主要归韩通负责。赵匡胤暗自捏了把汗,心肝噗通通直跳:差一点职位不保。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五代最英明的皇帝之一,三十九岁的周世宗,终于安心离开了,带着他“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蓝图,从历史的天空黯然滑落。

他这个“三十计划”,其实也是有来历的。世宗手下有个大臣叫王朴,精通天文星象与算命,世宗曾经问过他:“我还有多少年的岁月?”王朴面色凝重地回答说:“陛下用心,以苍生为念,天高听卑,自当蒙福。以我浅薄的才学来推断,三十后的事情不好说啊!”

世宗以为自己还有三十年的时间,所以才豪情顿起,说:“若如卿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但实际情况是,世宗从即位到晏驾,在位五年余六个月,五六乃三十之数,王朴所谓三十,乃是委婉的说法。

第一章 从一位神仙说开去(6)

王朴是先于周世宗去世的,赵匡胤对这个人始终也敬畏三分。直到他称帝之后,有一次路过功臣阁,忽然风吹门开,里面王朴的画像迎风摇摆,宛如活人迎面走来。赵匡胤悚然变色,急忙整理衣冠肃然鞠躬,并告诉左右侍从:“倘此人在,朕不得着此袍!”

世宗驾崩后,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新皇帝上任,对将相大臣们加官晋爵例行赏赐,大家也都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赵匡胤领归德节度使,仍然兼任着都点检。

在这个短暂的权力真空时刻,赵匡胤仔细分析局势,结论显示,不能再等了,那些令他敬畏的人,不管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管不着人间了,他必须有所作为,才对得起上天的屡屡暗示。

·0··0·但是他能怎么样呢?周世宗说得很明白,军事统归侍卫司复都指挥使韩通负责,自己所兼任的都点检形同虚设。

《易经》上说过“潜龙勿用”,在你的力量还不足以“龙飞九天”之时,最好安分守己。走吧,先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归德府(河南商丘)去报到。

当然,按照惯例,家人都留在京城里,你可以把这理解成福利,也可以看成是人质。

人虽然走了,但是势力不减,地下活动在悄悄进行着……

这也要怪周世宗自己,选择韩通是看中了他的忠诚老实,但是韩通性格上有缺陷,作为后周实际的军事掌舵者,韩通并不精通吏道,“精明敏锐”的基本素质他并不具备,周世宗看走了眼,选错了人,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

没过多久,禁军两大部之一的殿前司里,慕容延钊被任命为殿前副都点检,王审琦担任殿前都虞侯,殿前都指挥使换成了石守信……另一方面,在侍卫司,袁彦出任保义军节度,好消息是升官了,坏消息是被赶出了禁军,据说他和赵点检关系不妙。

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警觉,包括后周军事第一人韩通的儿子韩微,他是个悲剧角色。

韩微智谋过人,只不过小时候得过病,落下了驼背的残疾,被人送了个不雅的外号“橐驼儿”。他早就发现了赵氏集团的行为,力劝父亲出手制止,不料韩通这个莽夫(外号很形象,“韩瞠眼”)大大咧咧摇头说“NO”,他认为赵匡胤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韩通有自己的道理:我是军事一把手,而赵匡胤现在在禁军中并无实际权力,人在外地当节度使,一家老小都还押在京城,他有胆量起兵么?

另一个人,殿中侍御史郑起,也曾上书首相范质,指出赵匡胤一伙正在进行阴谋活动。范质的反应和韩通一样,认为天下太平,大家最担心的坏孩子李重进都老老实实去扬州当节度使了,一个根基不深的赵匡胤,能翻起多大浪花?

另据有心人考证,当时因为对于一个叫王著的读书人不满,赵匡胤和范质曾合谋,扣下了世宗任命王著为宰相的遗诏,这件事的默契无形中增进了二人的感情。再加上赵点检豪爽仗义,颇能笼络人心,范质不会怀疑他,甚至会帮助他,前面说到的人事变动,难保范质没有出力。

公元960年元旦,后周君臣正聚在京城庆祝新年,大典进行到一半之时,忽然接到北方边疆的镇州、定州飞驰急报,契丹人联合北汉突然袭击,要朝廷立刻派兵增援。

大家喜气洋洋的脸立马凝固,心脏剧烈跳动,大臣们忍不住七嘴八舌开来,讨论应对之策……

第一章 从一位神仙说开去(7)

这一天的到来是早晚的宿命,五代军事部署的弊端就体现在这里,“实中虚外”的结构,导致中央的军事力量最为强大,各个藩镇都无力抗衡,换言之,禁军乃是“心腹之患”,各地藩镇则为“肢体之患”。

这固然保证了京城安全,但缺点是,大型的战役都需要禁军出马增援,极易引起动荡。

这群人中间,有一个人的心脏跳动尤为剧烈,不过他不是慌张,而是激动,他长出一口气,暗想:“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他就是“凑巧”在京城的赵点检。朝臣们讨论的结果是:韩通不能走,京城的安全要保证;李重进在扬州,距离太远,时间上来不及。所以,慌作一团的文臣们达成共识:赵匡胤,人民信任你,把禁军的大权交给你!

赵匡胤估计乐得腿都软了,一切都在按照计划完美进行着。

他要造反,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拿到军权,而且必须是英勇善战的禁军;第二是要把那些拥护后周的人压制住;第三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来拥戴自己,总不能自己厚颜无耻地跳出来说:“同志们,我要当皇上,你们拥护我吧!”

现在借着北方军情,把韩通的军权拿到手了,走出京城之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不怕那些忠于后周的人了,可谓一箭双雕。

至于第三个问题,自然有人帮他解决,否则自己这么多年辛苦结交培植的党羽岂不成了废物。

临危受命的赵匡胤开始召集幕僚开会,进行作战部署。带上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和自己同行,当然侍卫步军的虎捷左厢、右厢都指挥使张光翰与赵彦徽都包含其中。

这个布局值得玩味:高怀德目前看来貌似中立,张令铎出了名的仁厚忠诚,便于控制,再加上张光翰与赵彦徽这两个铁哥们,局势绝对是在掌控之下。再对比一下京城的留守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