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位大爷对此毫无意识,还把军队分成了四部。
在这四支部队中,他把最精锐的六万余人交给了杜松,由其担任先锋。其余三部各两万人,围攻努尔哈赤。
这个想法,在理论上是很合理的,但在实践中,是很荒谬的。
按照杨镐的想法,仗是这么打的:努尔哈赤要呆在赫图阿拉,不许随便乱动,等到明朝四路大军压境,光荣会师,战场上十二万对六万,(最好分配成两个对一个),也不要骑马,只能步战,然后决一死战,得胜回朝。
有这种脑子的人,只配去撞墙。
要知道,努尔哈赤先生的日常工作是游击队长,抢了就分,打了就跑,也从来不修碉堡炮楼,严防死守。
这就意味着,如果努尔哈赤集中兵力,杜松将不具备任何优势,再加上杜将军的脑筋向来缺根弦,和努尔哈赤这种老狐狸演对手戏,必败无疑。
而当努尔哈赤听到明军四路进军的消息后,只说了一句话: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我仿佛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剧中没有喜悦。
二月二十八日,明军先锋杜松抵达抚顺近郊。
为了抢头功,他命令士兵日夜不停行军,但由于路上遭遇女真部队阻击,辎重落后,三月一日,他终于停下了脚步,就地扎营。
他扎营的地点,叫做萨尔浒。
【死战】
此时的杜松,已经有点明白了,自他出征以来,大仗没有,小仗没完,今天放火明天偷袭,后勤也被切断,只能扎营固守。
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他,敌人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动进攻,情况非常不利,部下建议,应撤离此地。
但他并未撤退,却将手下六万人分为两部,分别驻守于吉林崖和萨尔浒。
杜松并未轻敌,事实上,他早已判定,隐藏在自己附近的,是女真军队的主力,且人数至少在两万以上。
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攻击是不可能的,但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没有撤退的必要。
应该说,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只有一点不同——埋伏在这里的,并不是女真部队的主力,而是全部。
刘綎的运气相当不好(或者说是相当好),由于他的行军道路比较偏,走后不久就迷了路,敌人没找着他,当然,他也没找到敌人。
但这种摸黑的游戏没能持续多久。努尔哈赤已经擦掉了刀上的血迹,开始专心寻找刘綎。
三月初四,他找到了。
此时,刘綎的兵力只有一万余人,是努尔哈赤的四分之一。胜负未战已分。
然而还在山谷中转悠的刘綎并没有听到震耳的冲杀声,却等来了一个使者,杜松的使者。
使者的目的只有一个:传达杜松的命令,希望刘綎去与他会合。
此时,杜松已经死去,所以这个使者,是努尔哈赤派人假冒的。
但是刘綎并没有上当,他当即回绝了使者的要求。
不过他回绝的理由,确实有点搞笑:
“我是总兵,杜松也是总兵,他凭什么命令我!”
这下连假使者也急了,连说带比划,讲了一堆好话,刘綎才最终同意,前去与杜松会师。
然后,他依据指引,来到了一个叫阿布达里岗的地方,这里距离赫图阿拉只有几十里。
在这里,他看见了杜松的旗帜和军队。
但当这支军队冲入队列,发动攻击时,他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寡不敌众、深陷重围,必败无疑,必死无疑。
但刘綎仍然镇定地拔出了刀,开始奋战。
之后的一切,史书上是这样介绍的:
〖阵乱,綎中流矢,伤左臂,又战,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