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鼓角动江城是夸张吗 > 题外话关于鼓角的故事来源1(第1页)

题外话关于鼓角的故事来源1(第1页)

今天说点别的

刘裕寒门出身,不过他武功盖世,气吞山河,纵使后来他篡位而得天下,但也是水到渠成,人心所向,故后世史官对其多有推崇,而少微词。

刘裕南归,至称帝后,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遥忆自己壮年时,振臂一举,将已经称帝的桓玄掀于马下,所凭者,不过是恢复晋室的旗号以及司马氏而已。

作为一个篡位而得天下的皇帝,刘裕不得不考虑别人有没有跟自己一样的想法。左思右想之后,他为避免别人也效法于此向自己发难,遂残忍地杀死了欣然向自己让出帝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这也算是首开恶例。所谓“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刘裕大概是想不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后代身上:刘宋末年,齐王萧道成要求宋顺帝刘准禅位,直言“官先取司马家亦如此”。

刘裕篡位之年已经五十八岁,自感时日无多,在继位人的问题上,多番思量后,把帝位给了长子刘义符。

刘义符生于公元406年,这时刘裕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算得上老来得子,那种宠爱无人能及,故公元416年,年仅十岁的刘义符便拜为豫章公世子,三年后,进位宋太子。

“(刘义符)有膂力,善骑射,精音律。”

可惜,刘裕本人常年奔波在外,也就无暇管教太子,自长安南归后,行废立之事,再行篡位之举,更没时间好好培养太子,称帝后不久,戎马一生的刘裕病重,为了帝国的继续,便指定了四位朝廷重臣,委托他们辅佐新帝。

这四人分别是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同时,刘裕为了防止出现西汉吕后掌权,西晋妖后贾氏乱政的危险,留下亲笔诏书:“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不得不说,刘裕这个处理方式十分高明,可是,在他本人行将就木的时刻,老毛病又犯了!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向这四人托以朝廷大事,却又将四人屏退,单独嘱咐刘义符说:“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其兄檀道韶,有难以驾御的气质。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次随我征伐,颇识机变,若生异心,必是此人,你得多防备着点。”

o(︶︿︶)o唉,当初北伐功业大成,刘裕急着回建康城夺权,在怀疑王镇恶有异心的情况下,命他镇守关中,既然委以重任,偏偏又对沈田子说什么“钟会之所以没有作乱,是因为有卫瓘在。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结果沈田子卫瓘附体,袭杀王镇恶,最终给匈奴人做了嫁衣,这么惨痛的教训,刘裕竟然丝毫不以为戒!

现在,在怀疑谢晦有异心的情况下,安排他为顾命大臣,然后说什么“朝事一委宰相”,接着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儿子,如此做,这谢晦怕是不反也得反了!

而且,既然政事全委宰相,那搞不好还会搭上儿子的一条命,或者不只是儿子的一条命,还有整个刘宋江山。

接下来发生的事,几乎跟长安城内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杀王修一样,连环凶杀再现。

反观北魏拓跋嗣,他跟儿子拓跋焘评价崔浩等几位顾命大臣时,基本上全是称赞,大加颂扬他们的才干与忠心,甚至直言:“崔浩博闻强识,精于天人之会。”而刘裕用不屑一顾的语气,说这些大臣“无远志”“无异图”“有异心”,不免就让刘义符对这几位大臣产生轻慢之心,且又时时提防着谢晦等人造反,这就注定了他们君臣之间不会互相信任,合作不会愉快。

不过这些事情并不足以撼动刘裕是位伟大皇帝的地位。

公元422年,五十九岁的刘裕雄心仍在,计划着“将誓六师,屠桑干而境北狄”,可惜天不假年,在尚未出兵之际,便龙御归天。

刘裕出身寒微,以寒门庶族的身份,凭借军功以及北府兵权,一步步登上历史舞台,自他开始,寒人掌权局面出现,使得门阀政治走向终结。

刘裕先后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谯纵、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国内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又灭南燕、西蜀、后秦等国,降服仇池,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林邑国全境归附。最终使得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尽归一统。

虽然后来关中复失,但是南朝已然将河南、山东、淮北等地纳入版图,其防线也较东晋大大北移,推进到潼关、黄河一线,之后宋魏多次交战,基本上是围绕这些土地进行的,使长江流域得到较长的和平时期,为之后的“元嘉之治”提供了北部疆域屏障之用。

同时,刘裕也对东晋以来的一系列弊政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集权中央,整顿吏治,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废除苛法,赈济穷人,减轻人民负担,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又实施“义熙土断”,打击豪强,抑制兼并等等,也难怪后世王夫之大赞道:“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

刘裕真不愧一代定乱代兴之君。

刘义符即位后,可谓童心未泯,整日嬉戏,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如此人物自然看不上谢晦等人。

而老谢是个暴脾气,他看刘义符不把自己当干部,心里难免有些想法,一来二去,时间一长,内心就有些黑暗了。

先帝不是说了吗?“朝事一委宰相”!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废立皇帝呢?

不过,废立皇帝,这可不是小事,若是少帝犯有大过,那大家搞起来还有些由头,可实际上,刘义符没什么大过,只不过自小散漫惯了,又恰逢少年时期,没人管教,贪玩,对父丧、军国大事不是很放在心上,仅此而已。

可是魏兵犯境,连取司、衮、青诸州,并攻陷了洛阳、滑台、虎牢,他依然不闻不问,这就让人火大了。尤其是谢晦等人,看来看去,实在是看不顺眼,最终,大家决定:废掉刘义符,另立新帝。

刘裕共有七个儿子,头四个已经被封王,除了刘义符外,次子为庐陵王刘义真,三子为宜都王刘义隆,四子为彭城王刘义康。

如果废了刘义符,按照顺序就得立刘裕的次子刘义真。

刘义真当年从长安逃回,深感培养亲信的重要,小小年纪,就和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名士颜延之,高僧慧琳等交好,并扬言,自己得志之日,便以谢灵运、颜延之为宰相,慧琳做西豫州都督。

大家也不是蠢货,既然刘义真都这么说了,我们还立他?岂不是自绝后路么?老三刘义隆挺好的,年纪不大,也好控制。

所以大家直接否定了刘义真,不过,为了万全,还需先把此人的继承权除掉,故众人齐心,准备在未废除刘义符之前,先废刘义真为庶人。

谢晦们收罗了一些刘义真在南豫州期间轻慢朝廷的罪证交给刘义符,爱玩的刘义符不加思索,就按照他们的意思,废刘义真为庶人,幽禁于新安(今江苏睢宁)。

当然了,此时的檀道济远在广陵,对此事应该是毫不知情的,这也许是他得以生存的一个原因吧。

刘义真已除,废立行动正式开始,不过,改朝换代的大事,没有武将怎么说都不靠谱,故谢晦们把檀道济和江州刺史王弘一同召入建康,把废立的计划详详细细跟他们说了。

作为名将,檀道济觉得,一废一立,非但会使国家动荡,而且震撼天下,事情太大,成本太高,做不了,表示反对。

本站网站: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