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王莽篡汉后的历史 > 第26部分(第2页)

第26部分(第2页)

“众卿家如此说,固然是有理。但朕内心,实在不安,深感犯下过错,愧对祖宗。”

跟人倾诉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刘骜心里稍觉得轻松。

“皇上言重了。”

“唉。朕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乃立君王统理。若人君道得,草木昆虫便都能得其所;若人君不德,天地问责,便会发灾异,以警告天下失治。朕治国经验不足,举措不当,致使日蚀、地震、大水等灾异频发,朕甚惧焉。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以作弥补。”

“臣等不能为君分忧,实在罪该万死。”

薛宣代表众大臣向刘骜拜伏说。

刘骜自登基后,虽无战事兵灾,但异象不断。登基头一年,正月,皇曾祖悼考庙发生火灾;之后,彗星明亮地现于营室。二月,右将军长史姚尹等出使匈奴回国,离边塞还有百余里地,突遇暴风火发,姚尹等七人殉职。四月,黄雾四塞。六月,数万青蝇集未央宫殿中。八月,两月上下相承,并出现在早晨的东方。九月,流星光芒照地。十二月,甘泉寺中的大树被狂风拨去。郡国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受风灾。

一年之中,如此频密地发生异象,身为皇帝,不可能不诚惶诚恐的。皇朝前途,百姓民生,这一切,都是不能不忧虑到。而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仍异象不断。比如,年头出现大旱,年末又发生大水;天上出现日蚀,地上的雨灾、雪灾、地震等灾害不断。当然,以今天的眼光看,汉朝这么大的国土,人口众多,不在此处发生些灾异,就会在彼处发生些灾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常事情。不象地广人稀的地方,发生灾异了,没人感受到,也不会有人知道。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些异象感到恐慌。朝中仍有大臣是头脑清醒的,毕竟这些灾祸,实在不是人力所能面对、所能避免的。

“皇上。”三朝老臣右将军史丹颤抖着声音启奏道:“皇上所言,实乃自然之现象,而非皇上之过也。在圣君武帝一朝上,也曾发生过,万望皇上切勿过于忧虑。”

“但朕为人君,若天地问责,朕自当承担责任,怎能推卸逃避呢?况且,朕也实在不能与先祖相比。先祖当日,尚且要下罪已诏。”

“昔日孔子面对黄河水滚滚而去,悲从心来,他叹息时光之流逝,但老子这样对他说:人生于天地间,是与天地结为一体的。天地是自然之物,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可悲?依老臣看来,老子此言,实也是在劝解皇上。灾异是天地之自然,梦是人生之自然,皇上又何必过于焦虑?”

史丹接着又再说道。

王莽知道史丹是皇上为太子时的师傅,对皇上有过大恩,但不知道他熟悉老子的学说。不过,因为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对儒生来说,熟悉老子的学说也是正常的事情。对老子没有了解,反倒是不正常的了。

“古代圣贤,他们的智慧,对我们今人自是有启发吧。”

刘骜其实是满好的一位皇帝,对民生有仁有义。每有灾异发生,他都力促应对。包括减税、大赦天下,还花大气力去治理黄河。为了败善民生,应对灾异,一切人力能做的事情,他都努力去做了。只是他的运气确实不那么好,历年来灾害不断。他既奉天命治理社会,发生灾异了,自是要承担责任。

“此非上天问责于君,实乃臣等无能之罪,不能为皇上分忧。”

面对刘骜自责之言,众大臣也不免惶惶。

刘骜对他们摆摆手,他并不想责备各位大臣。见大臣们纷纷自罪,他就不想再说下去了。毕竟那只是一个梦,并不是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

“丞相刚才有何事想讲?”

刘骜想起自己说话之前薛宣曾开口启奏,就问他道。

“皇上,近年来,各地安心于农业的农民越来越少了。在人们中间,弥漫了一种惰怠的情绪,都想经商发财,宁可荒废农事,对这一现象,臣认为我们要想办法去矫正。”

薛宣便启奏道。

“哦。”薛宣此言,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刘骜沉吟了一下:“那么各位卿家,对这个问题又有什么好的想法?”

刘骜想听听多方面意见。

“丞相说得有理,商人盘剥农民牟利,如果我们不去正视这一现象,并加以矫正,大家就都争着去经商而不种地,必导致社会动荡,那时,国家危矣。”

尚书令孔光大夫附议薛宣的意见道。

“但商业有利于货物流通,在各地互通有无,其实不是大好的事情吗?”

抑商是文帝时立下的政策,但到成帝时,其实早已松动了许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