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春天。
老太婆在樵夫家里,没饿着、没冻着,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她内心十分感动,于是就对樵夫说:
“实不相瞒,我懂得如何采药,认识许多治病救命的药草。本来,我想把这技术传给我的后人,可是我命中无子,因此一直想认一个儿子,把本事传给他。你心地善良,是个好心人,你愿意做我的儿子吗?”
樵夫听后很高兴地说:“我是个孤儿,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一直都想有个妈妈。既然您老人家不嫌弃,我这就给您磕头!”
说完,樵夫叫来媳妇,两人跪在地上,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从此,一家三口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到了第三年的夏天,老太婆觉得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应该是寿年将近。
于是,她叫来樵夫,对他说:“我的儿啊,你养活我这么久,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的。你现在就带我到山上去,我有件东西要给你。”
起初,樵夫不同意:“妈,您这么大的年纪了,可别累着。”可是,无论他怎么劝阻,老太婆还是执意要去。
无可奈何之下,樵夫只好背着老太婆,来到了山上。
到了一个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太婆让樵夫把她放下来。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长着线形叶子、开着雪白带紫色条纹花朵的野草说:“你去把它挖出来。”
于是,樵夫就走过去,扒开土,挖出了一小段黄褐色的木根。
拿着这个东西,他好奇地问:“妈,这是什么?”
老太婆答道:“这是一种药草,它的根可以治肺热、咳嗽、发热等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从今天起,我就教给你采药术。你是一个好心人,学会了采药术,要把它用在为穷苦人排忧解难上。”
樵夫一口就答应了。
看着这个心地善良的儿子,老太婆十分满意地笑道:“我寻找了这么多年,也没碰见一个真正关爱他人的人。孩子,你才最懂得我的心思。你手中这药,就叫做‘知母’吧!”
从此以后,善良的樵夫和知母的故事,就成为了仁者爱人的经典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不过,在《中庸》里面,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也就是说,《中庸》所讲的仁爱,本身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让我们先去看看《论语》里面是怎么说的。
《论语·颜渊篇》记载: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说:
孔子的弟子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爱呢?
孔子回答说:“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身处朝廷,还是身处民间,都不要随意发牢骚。”
仲弓感激地答道:“我虽然十分迟钝,但一定会记住老师的话。”
另外一段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记载,是在《论语·卫灵公》里面: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说:
子贡问孔子:“有哪一句人生格言,是可以一生都奉行的呢?”
孔子答道:“那就是恕啊。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
经过《论语》这本儒家经典著作的宣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儒家文化的精华。
从上面两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的就是一个人假如自己不想要某样东西,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
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字“恕”。
在孔子那里,“恕”这个字,就是宽恕的意思。在这位圣人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一种宽和的心态去为人处世。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