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反对派都沉默了。
李治虽然心里高兴,但是表情不动声色,他缓了缓后,开口询问狄仁杰。
“怀英,你怎么看?”
狄仁杰拜道:“臣以为,东台左相的话,不无道理。”
好了,两个宰相都同意此事,反对派自然不敢再多言,再观察圣人颜色,看来君臣之间是有过沟通的。
陛下提出此举,不是跟他们商量的,而是告知。
如果再执迷不悟下去,显得自己像个小丑。
上元二年,七月十五。
李治携群臣,莅临昭陵地宫。
宋真第一次知道地宫入口,如今的昭陵,绿树茵茵,丝毫不见荒凉。
而且,地宫入口如今尚未封闭,而是自山上的宫殿进入,再走约300米的墓道,便到达地宫正室。
里面的构造宏伟壮丽,不异于人间,东西两厢放有石床,里面是否躺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宋真不敢多问。
唐太宗的昭陵风水极好,据说是找袁天罡和李淳风定下的墓址。
九嵕山依山傍水,远看是被三条河流包裹其中,且地势最高。
最神奇的是,九嵕山山高1188米,周围恰好均匀的分布着九道山梁,呈“九龙拉棺”之势。
并且,九嵕山远看像是一头趴着的老虎,而虎头朝着的东南方向,正好是长安城的方向。
虎眼处建有宫殿,虎尾处是一条长长的青石砖道。
而地宫入口,正是从虎嘴进去。
这种同时兼顾了龙虎形象的风水,无论是放在哪个朝代,都相当炸裂。
并不是所有帝王陵墓都是依山而建,唐朝以前,汉帝陵墓是挖土的。
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并诏令子孙“永以为法”,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制度“因山为陵”的先例。
。。。。。。
祭奠太宗皇帝的仪式,持续了整整一天。
宋真站得脚都麻了,同时他不禁好奇,听说昭陵里有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
当然,他不是想那啥,只是单纯的感兴趣。
由于太子李弘的陵墓尚未修建完成,所以还没到下葬的时候。
其实并非李治每一年都来亲谒昭陵,每年春二月,会委派重要的大臣来昭陵祭祀,或太宗诞日、忌日,还会安排大臣道昭陵侍奉太宗灵魂“起居”。
每每唐军远征凯旋而归时,献俘仪式也常在昭陵举行,以此来慰藉先帝未灭顽敌的遗憾。
只是李治最近几年来得比较勤快,因为关外捷报连连,不过规模倒没有永徽六年那么隆重。
在回去的路上,李治敏锐的发现,路边似乎有柏树被砍倒?
他愤怒的走过去查看,果然如此!
经过一番询问之后,终于确定了罪魁祸首!
“权善才、范怀义何在?”
很快,两人便被召唤而来!
“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李治吹胡子瞪眼的大声骂道,吓得二人颤抖着身子,直接跪拜下来。
帝皇陵区严禁随便出入,里面的一草一木更是严令不得破坏。
两人这么做,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