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湘军抗日 > 第22部分(第2页)

第22部分(第2页)

在此之前,东湖知县张轩鹏与老乡李光荣约好,让他招募五百名三峡巨盗,保卫川盐的运输通道。四川的勇丁惯于骚扰百姓,劫掠商铺,于是民众哗变,万人聚集,把川勇首领杨五捆绑起来杀掉了。张知县觉得自己惹了大祸,向上级辞职,清廷让巴东知县郑奎龄取而代之。

郑知县官运不佳,5月13日上任,刚过三天,太平军就攻占了东湖,他的治下一片混乱。那几百名四川勇丁,还了强盗的面目,趁机大肆为非作歹,盘踞在石牌峡,将旅客先劫后杀,投入江水,手段十分凶残。

太平军在东湖驻扎了十天,放弃宜昌府城,向东南方向推进。郑奎龄捕杀几十名四川强盗和土匪,居民生活逐渐安定。

5月24日,官文派李光荣带兵攻克与湖南交界的监利。李光荣率部向西推进,于5月28日攻克石首。

这时,从宜昌南下的太平军,经过宜都、枝江和松滋,取道虎渡口,进入湖南。

太平天国国宗石祥祯也于同时在湖北集结了太平军的大部队,攻占湖南的华容,向东南推进一百多里,再次进占岳州,然后分兵向西南推进三百里,进攻洞庭湖西部,于6月11日攻占常德,清廷常德知府景星、副将富勒敦、同知李春暄和武陵知县朱元增战死。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54年,咸丰四年(14)

接着,太平军分兵攻占常德东南方七十里的龙阳,即现在所说的汉寿。从宜昌进入湖南的太平军,在这里与石祥祯部会合,北上进攻澧县和安乡。

太平军再次进入湖南,曾国藩不得不派兵应对。他派胡林翼、周凤山和李辅朝率领湘军陆师增援常德。时值洞庭湖涨水,湘军无法前往,只得退保益阳。当时湘军水师正在修船,无法前往洞庭西部援救,但太平军水师还是不敢进入湘江。他们在常德驻留十五天,于6月25日放弃常德城,向北撤走。

当时的军情,太平军在湖北和湖南,活动十分频繁。曾国藩急于整编部队,修理船只,以便再次出征。

曾国藩总结前段作战的经验,认为湘军兵员不精,缺乏训练,便把原来的部队淘汰到只剩五千多人,又新募几千名勇丁。他把罗泽南和李续宾从衡州调到长沙率领陆师部队,从广西调来与早期太平军多次交手的知府李孟群,以及他率领的一千名水勇,游击沙镇邦也和李孟群一起赶来。又从广东调来登州镇总兵陈辉龙和他的几艘战船,以及四百名水勇和一百尊火炮。曾国藩还上疏,请求朝廷批准代理提督塔齐布随湘军出征。

从此,罗泽南又回到曾国藩的帐下,塔齐布也继续跟随曾国藩征战。

63

应该说,曾国藩从创建湘军的时候开始,直到这次在长沙整顿湘军时为止,很好地贯彻了江忠源和他本人为湘军制定的将由亲选的原则,但对书生带兵、兵归将有的原则,却无法照顾周全。他不拘一格搜罗人才,从塔齐布到彭三元,从杨载福、萧捷三到鲍超,曾国藩选用的这些将领,都不是书生出身,但他们为早期的湘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国藩从四处罗致职业军人的举动,一方面表明他对于书生带兵打仗依然没有十足的把握,另一方面,表明他在当时无法笼络更多有军事潜力的书生。诸如王錱、刘长佑这样一些具有作战经验的读书人,没有带着他们的部队跟随曾国藩出省作战,不是因为曾国藩不愿意要他们,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对曾国藩言听计从。

此外,曾国藩急于创建水师,而书生中暂时缺乏指挥水上作战的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可见,起源于江忠源的湘军体系,从大的框架上来说,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组织严密、独裁专制的军事系统,其中的人事组合,不仅伴随着战争事件的偶发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生的意气,各人的选择,乡情、私谊和世交,社会关系的亲疏,以及文人之间的好恶成见。

如果要深入地探究湘军的组织建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仅以王錱而言,曾国藩和他是同乡,但曾国藩不喜欢他,他也不买这位团练大臣的账,但左宗棠却很喜欢这个湘乡人,于是湘军就因这些私人喜恶而发生裂变与重组。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湘军便因书生的个性而形成一个山头林立但又彼此关联、相互照应的疏松的大体系。

湘军即将出境作战。曾国藩请求清廷发给空白执照四千张。其中有两千份内捐虚献执照,另两千份是捐监生的执照。有了这两种执照,湘军能够很方便地募捐筹饷,也能培植忠于湘军的社会根基。

由此可见,清廷已经允许湘军结成一个松散的集团。其中有层层依附的军事组织,也有互相声援的政治关系。军事首脑慢慢演变成政治首脑。湘军集团内的官吏任免,只要本集团内部没有发生争端,清廷都会照准。曾国藩的幕府是清代幕府中最为庞大的一个,人数超过二百人,人才济济,包罗万象,功能齐全,完全能够行使政府的职能。

64

进入6月以后,以武昌为中心的湖北战场,太平军明显地占了优势,对武昌的攻坚,已经进入尾声。

湖北巡抚青麟于6月5日派杨昌泗和魁玉的部队在矶窝攻击太平军,获得小胜。然后,这两人的部队在武昌城外扎营,只能自保。太平军的船队,从汉口渡江,进入塘角鲇鱼套,侯凤歧率部将太平军击退。

武昌外围在勉力支撑,但城内的守军饥饿疲惫,居民大批外迁,武昌差不多成了一座空城。

满洲正白旗人青麟素来性情宽和,颇得人心。部队几个月得不到薪饷,士兵们仍不忍心离他而去。于是他拿出裘衣和金银玉器犒赏部队。粮食没了,便与士卒一起吞咽糠麸。

1854年,咸丰四年(15)

太平军派进武昌城内的内应,于6月26日起事。太平军里应外合,发起攻击。十八岁的太平军将领陈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率领五百名战士攀绳登上城头,杀败清军,攻占武昌。

太平军进城后,斩杀布政使岳兴阿、按察使曹懋坚和粮道李卿穀等人。青麟见太平军的旗帜在城内飘扬,便要上吊自尽。随从们护卫他出城,遇见杨昌泗和魁玉的部队,便护送他南下长沙。大半军士在中途逃走,最后只剩下几百人,个个面黄肌瘦,虚弱无力。

湖南人听说有上万的湖北饥民和青麟一起进入本省,人心惶惶。骆秉章运米前去迎接,见到几百名憔悴的清兵。

青麟到达长沙,居留几天,往西边而去,防守湖北荆州。文宗下诏,将他斩首。清廷没有惩治台涌,只是将他免职,任命杨霈为湖广总督。

在武昌战死的清廷粮道李卿穀,是刚从广西调来湘军的水师将领李孟群的父亲。

河南人李孟群当过桂平知县,自从太平军起义后,他就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宿敌,在太平军离开广西之前,他一直与太平军作战,因战功而升任知府、道员。他在长沙得知父亲在武昌阵亡,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不过,他仍然请求离开湘军,为父亲守丧。文宗不许,命令他继续留在军中。

曾国藩眼睁睁看着太平军攻占武昌,无法援助。湘军水师必须休整,无法出征。直到7月7日,湘军才分别从长沙和平江两地开拔,向北进军。

这一次进军,曾国藩决定兵分三路。

中路是塔齐布和褚汝航的水陆部队,奔赴岳州。李孟群的一千人,以及萧捷三和鲍超所部,都在其中。

西路由胡林翼率领,从益阳奔赴常德。代理宝庆知府魁联熟悉军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