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纪录片再说长江 > 第21部分(第2页)

第21部分(第2页)

“要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去故宫;要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建筑,到西递。”这是一位著名学者在西递留下的感言。

西递距离宏村20千米远,建村的历史比宏村还要早100多年,至今,村里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120多座。

古建筑要保护,传统手艺更应该传承。休宁县有一所木工学校,学生都是徽州古村落里出来的农家子弟,老师就是精于木雕的工艺师,像曹簧生。

曹簧生的爱好,也深深影响着家人,他的儿子也开始学习雕刻。曹簧生说,他的手艺不仅要传给儿子,还应该传授给更多的人,因为,古徽州的精彩应该在这些后来者的手中延续。

在现代时尚中留守住传统,这一问题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今天的徽州人也在努力找回曾经失落的东西。几年前,曹簧生不仅安家呈坎村,还在这里成立了徽派雕刻研究所。他认定,这是一个总能让他找到感觉的地方,而这种感觉就是呈坎村古朴犹存的沧桑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三集  无梦到徽州(3)

经历了1800年的岁月变迁,村里有些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呈坎人明白,祖先留下的家园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所以,对老房子的修缮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式,大到房屋构架,小到一面墙壁,无一例外地照老规矩来。呈坎人说,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古村落保持原有的风貌。

徽州境内大大小小的村落有5000多个,老房子更是多得不计其数。不幸的是有些老房子已经倒塌,有些被拆得七零八落。

57岁的徐普来是歙县的知名人物,所以知名,是因为歙县县城里有几个大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主持修建的。

搞建筑出身的徐普来是浙江人,9岁时,随父母来到徽州。不是徽州人的他,却对徽派建筑情有独钟。闲暇时,徐普来游走于乡间村落,眼见到满目疮痍的老房子,总会让他扼腕顿足,心痛不已。在他看来,徽派建筑里浓缩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然而,这一切正被时间慢慢地磨蚀掉。

徐普来(徽州文化开发中心顾问):看过以后实在是非常难受,用毕生精力能够抢救一栋是一栋,能够做一点是一点,我想做总比不做好。

有时候,说服别人要比花钱难办得多。

十多年来的寻寻觅觅,徐普来却乐此不疲,他说,在这些看似破旧的物件中,蕴藏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留住它们,是为后人留住先辈的精神财富。

修复工程在歙县县城中心的一块空地上开始了。就像当年拆迁荫余堂一样,这些老房子也是被工匠师小心翼翼地拆下后、再依照原样重新组装起来。徐普来坚持一切都要照老规矩办,包括每道工序都必须采用传统工艺。

这一天是上大梁的日子,按照当地习俗,要举行隆重的上梁仪式。

这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由40多座古建筑组成,2007年建成后,将成为徽派建筑博物馆。透过它们,可以看到当年徽商是如何凭借着巨大的财力,用最为精美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徽州文化的惊人魅力。

“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诗句,诗中的黄白,指的是黄山与齐云山。 至于“无梦到徽州”,不管后人有多少种解释,徽州的小小庭院,正是人们梦开始的地方。(编导:谢媛摄影:朱奕 邰武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四集  黄山无形(1)

古时的黄山并不像今天这样奇幻美丽,大自然用风、雨、雪、霜、流水等自然的力量将坚硬的花岗岩琢磨出今天的模样。

黄山,西坡古道。

宽不到2米、长有20千米的一条古道,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山谷间延绵了600多年。

如今古稀之年的王振东第一次来到这里;是在50多年前。当年,他沿着小路爬到了山顶。于是,他发现,山的一边是长江,另一边就是黄山。

在古代,人们很难从陆路进入黄山,有人便在离长江最近的地方修了这条小路。或许这就是古人进入黄山的一条捷径。

游黄山,常常就是从这一眼望不到头的登山道开始的。

1979年7月,邓小平登上黄山。他和普通人一样,感受着黄山的壮美。但他对黄山、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不久便慢慢显示出来。

就在这一年,中国面临一次历史性的转折。那个年代,人们刚刚敞开了封闭已久的心灵,能够到向往已久的黄山旅游,那份激动与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也记录在20年前《话说长江》的影像中。

在这之前,黄山一年的游客量只有4000多人,而今,每年到黄山观光的游客已突破了百万人次,黄山从此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中国的名山自汉武帝时起就有了五岳之说,那时的黄山还不在五岳之列,直到五岳名扬天下的1000多年以后,黄山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在世人眼中,黄山既有泰山之雄伟、衡山之烟云,又有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可以这样说:黄山无形,正在于它将天下名山之胜景都集于一身了。

天人合一,在这里是山人合一。连这个瀑布也在山上画了个人字形。不过,要想登上人字形瀑布间的这条山道,攀援者只能手脚并用地爬到山顶。这“人上人”也是不好当的呀。很难想象,当年60多岁的普门是如何在这光滑陡峭的崖壁之上凿出了这条险峻的天梯的。

普门是明朝的一个和尚,他弘扬佛法,修建庙宇,开凿道路,后人尊他为黄山的“开山大师”。

在这之后,黄山的登山道越修越多,也就渐渐没有了当年“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的险境了。

黄山为世人熟知,或许就是从它的得名开始。黄山最早被当地人称为黟山,据说,唐代有一本书叫《周书异记》,书中记述了轩辕黄帝在江南的黟山采药炼丹、后得道成仙的传说。唐玄宗李隆基深感黟山神奇,于是,就在公元747年改“黟山”为“黄山”,取意“黄帝之山”。

今天人们看到的黄山,仅仅是黄山山脉的一小部分。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山脉,南北长40多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它东接天目山,西南至江西境内,北与九华山相连接,南至屯溪盆地,面积有1200平方千米,而黄山风景区的面积仅仅为154平方千米,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没有到过黄山的人很难想象,为拍一张纪念照人们竟然排起了长队。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的这棵千年古松就是久负盛名的迎客松。20世纪50年代末,迎客松的铁画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此后,迎客松便成为黄山的象征。

早在宋代,就有了关于黄山松树的记载。直到1936年,植物学家夏纬英为它定名为“黄山松”,这一特有树种才有了这样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

黄山松大都生长在800米以上的峰石之上,表面看似缺水少肥的花岗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