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你知道刘瑾吗?”
“啊!先生的意思是……”李太后欲说又止。
“小民只是说起点前朝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至于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就要看皇上和太后的圣裁了。还有就是在三国的时候蜀国的诸葛亮对大将魏延一直不肯重用,因为诸葛亮认为,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我暗示道。
冯保本不是辅臣,可是在李太后的支持下,私拟圣旨,才有了冯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要是照先生所说的,咱要是废了高拱,张居正当了首辅,可能和冯保勾结,可是要是不废了高拱,这又是不可能的,咱倒是被先生你说糊涂了,还有就是张居正是要升任下任内阁首辅,还希望先生你给咱娘俩儿出一个主意。”李太后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转移话题的说道。
因为不知道李太后对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态度,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态度不明的,敷衍着李太后,可是到现在看来这个女人对我的回答已经不再满意。
“太后,高拱必须要除去,杀鸡儆猴,最好是要高拱自己提出告老还乡,至于张大人和冯公公之间吗,就要费点心思了。”
“那先生是什么意思呢?”
“张大人是先皇定下的辅臣之一,当上内阁首辅,本无可非议,皇上和太后要作的就是不要让张大人和冯公公太好了就行。”
“那还要先生你为咱娘俩想个好的法子了。”李太后看着我笑着说道,可是在她的笑容却让我感到了一阵森冷。人道是伴君如伴虎,到现在我才真正的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本来我以为自己的计划要大费周折才行,可是谁知道自己一番话,让太后和万里小皇帝对本来依为心腹的冯保、张居正产生了怀疑,果然是帝王无情。不过如此一来自己下一步却就方便了很多。
“太后,劝说高大人主动告老还乡的人,在小民看来,张大人是最适合的人选,至于张大人和冯公公的事情吗……”我看着太后脸上逐渐流露出的微笑,知道她对我所说的很满意,心中不由的升起了丝丝喜悦,原本提起的心,也稍微的松了一下。
从皇城中出来,回头看了看在艳阳下的紫禁宫,可是在我的心中,即使是在这阳光明媚的天,整个皇城却都是那么的阴森,无情。
人道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高拱在朝中多年党羽众多,要是高拱倒台后,张居正继任,那么明眼人都能看出,高拱倒台最大的收益者就是张居正,那么将高拱弄倒台的人就显而易见了,到时候张居正一上台就有不少的敌人。
还有自己接下来的计策要是能顺利实施的话,张居正和冯保之间就绝对不会有现在如此的无间,本来张居正就是抱着利用冯保的心思,我如此做也只是揭露了他的真面目。
李太后对我提出的计策很满意,就是万历小皇帝也很满意,我不知道这个小皇帝是不是真的能弄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可谁又能相信这天下真的是有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来管理呢,只要李太后明白了就行。
李太后,或者是叫她李彩凤,是一个很精明的女人,我不知道是因为在后宫多年勾心斗角的结果呢,还是她本来就是一个聪明的人。可是看得出,她是一个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什么也敢做的女人,这让我想起了后世清朝的孝庄太后。却也让我有了一点警觉的心思,自己千万不要栽在这个女人的手上。
第六十二章 阴谋(4)
这几天来,高拱心情还算不错,因为眼看着自己的夙敌冯保就要被自己赶走了。只是听说宫中好像是出了点事情,今天和昨天早朝皇上都没有出朝,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是事情了。可是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听说,最为可恨的是,因为冯保的原因,宫中的太监对自己派去打问消息的人爱理不理的,不过身为首辅这么多年,抛开孟冲不说自己在宫中还是有几个”耳目”的。对宫中有小太监刺杀皇上的事情,高拱是有所耳闻的,可是宫中却没有宣扬,自己也不便去宫中探个虚实,心中忐忑不安,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不过看冯保是嚣张不了多少日子了,出了这么一桩子的事情,宫中是瞒不住的,到时候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参奏冯保办事不力,让皇上受到了惊吓,要是论罪名的话,就算是轻的也要被逐出宫中。这次倒要看这个阉人如何应付,高拱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只是张居正却很可恼,不仅在朝会上对自己参奏冯保的事情丝毫不表态,甚至是这几天都称病在家,对自己避而不见,看样子这个张叔大还是和阉人交好啊!
今天是二月十九,本来按照惯例,每逢三六九就该是例朝的日子,所以高拱早早的就起身了,在小妾的侍候下穿上了官服,精神抖索的上了轿子去往紫禁城。
每次例朝的时候,皇帝在皇极门的金台御幄中升座,京师中凡四品以上官员都要来,等鸣鞭后,分文东武西,鱼贯入门行叩头礼,然后都登上台阶沿着回廊分班站好,按不同的部门奏事。
至于那些级别较低的官员则只能候于午门之外,在鸿胪寺官员的导引下行五拜三叩之礼,然后就站在那里向着背面静静的等候着皇上的旨意。
御门决事本是常朝旧制,可是今天的例朝气氛和往日却大不相同。这都是因为前几天紫禁宫中内外大事接连发生,先是市面上大肆的出售《女鉴》,紧接着就是三位言官敲响登闻鼓参奏冯保,到现在高拱一系的官员都对冯保进行弹劾,而且有些门路的人也多多少少的知道前天早上皇上被刺之事。
皇上遇刺无啻于平地一声雷,给本来还算平静的京师平添了十分紧张。京城各衙门大小官员胥吏,少说也有大几千人,没有谁不让这件事撩拨得心神不宁。因此,东方刚泛鱼肚白时,就有不少官员已来到午门外。寅时一到,只听得三通鼓响,午门立时打开。禁军旗校早已手执戈矛先行护道排列,盔甲兵器光芒耀眼自是不容逼视,鼓声刚停,两匹披红挂绿的朝象被御马监的内侍牵出午门,在门洞两边站好,各把长鼻伸出挽搭成桥。此时禁钟响起,够级别的显官大僚肃衣列队从象鼻桥下进了午门,不够级别的则留在原地看个眼热。礼部官员清点例朝官员人数之后,手持黄册名簿报了进去。不一会儿,传旨太监便来到皇极门外的台阶上,尖着嗓子喊道:
“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
一听这旨意,在场官员都知道皇上要在京的所有官员一个不拉全部到场。这种情形,只有皇上要宣布重大事情时才会发生。众官员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又都忍不住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议论一片。
高拱作为百官之首,早朝位置在金台御幄旁边——与皇上只有咫尺之隔。此刻只见御幄空空,撑张五把巨大金伞,以及四柄大团扇护卫丹陛的锦衣力士也还没有进来,高拱便有些忐忑不安。
这几天他都是在兴奋和焦灼中度过的。文、雒遵、陆树德三道折子送进宫中之后,皇上那边却没有任何一点消息反馈出来。
虽然对宫中皇上被刺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