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作者是谁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03年9月29日,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他提了一个大大的果篮到学校来看我。我在感动之余又有几分失望,从外观上看,他还是那么胖,还是那么懒散甚至有点落魄。从交谈中得知,他初中勉强毕业后至今没有再读过书,也没有正经职业,没有固定收入。借钱买了辆车“替别人送送货,最远跑过西藏”。听到这一番话我心头不免一惊,我很担心他替别人运送违法违禁的物品。送走他后我陷入了沉思,他三年初中学习生活的片段又在我脑海中重现: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几乎没有及格的成绩。那时候政治还是中考科目,我希望他能尽可能地多得几分,于是“求”他问答题千万别留空白,根据理解去写,有字老师就好给分。没想到收上试卷一看,他在问题的答题处把他两个字的名字××,写了好几十遍,让我哭笑不得。他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洗澡,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没有劳动的习惯,不肯为集体出力,每周轮一次值日都要逃掉。就在初中毕业前夕,由于原计划的一次班级活动取消了,同学们交过的30元钱要退还给大家,他居然在没交钱的情况下从班长手里冒领了一份,我找他要回后,他在教室黑板上留下一行字:关老师王八蛋。我没有计较,在他没有拿到初中毕业证(因为分数实在太低了),又想去找一份工作时,我去找学校领导,为他“求得”了一张毕业证书。因为从心里来讲,我希望他好,希望他有美好的前途。但是今天看来,他从小养成的多种不良习惯,铸就了他懒惰、不求上进的性格,也决定了他28岁了还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甚至连个人生活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保证。他的前途令我揪心。

个案三 机会在一瞬间消失

下面记录的两段小材料,不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给我的印象很深。它们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习惯与命运的紧密联系。

其一,一位国有企业厂长,在企业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接到了一笔国外订单,价值600万元,全厂职工闻讯欢欣鼓舞,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盼到谈判那一天,厂长与外商谈判十分顺利,眼看时已过午,厂长热情地邀请外商共进午餐,然后再正式签订合同,大功即将告成。可就在去餐厅的路上,这位厂长嗓子发痒,“啪!”一口痰吐在了地上。外商见状立即止步,表示合同不签了,结束这还没有开始的合作,原因是连厂长都不爱惜自己工厂的环境,外商怀疑这种企业领导人带领下的职工素质。看起来外商似乎有点吹毛求疵,小题大作,但是作为我们自己来讲必须反省的是,这一悲剧的制造者不是对方,而是本应具有较高素质的厂长。表面看是他的一口痰,实质上是他的一种坏习惯,而且是我们很多人不以为然、司空见惯的恶习,毁掉了一笔可观的生意,让全厂职工的希望变为失望,也使这位厂长错过了一次成功的机会。成败也许就是一瞬间。

其二,一个大型外资企业要招聘部门经理。除了高学历的要求外,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等人力资源部门都一一进行了考察,能够闯进最后一关的只剩下了4位,应该说个个是精英了。最后一关是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4位小伙子准时到位,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总经理到来后扫视了大家一眼,4位先后自报家门。突然电话铃响,总经理拿起电话听了一下,然后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有急事先出去一下,请等10分钟。”随着厚重的大门的关闭,一个小伙子率先站起来,走到硕大的老板台边,其他三位也相继走了过去,四个人你翻看台历上的记事,我翻翻老板的文件夹,他坐在老板椅上体验了一下……大家谁也没闲着。10分钟刚到,总经理回来了,进门就宣布:“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四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大惑不解:“面试还没有开始呢?”总经理说:“我离开10分钟,你们的表现就是我对你们的考察,本公司不能录用随意翻看别人东西的人,这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四个人同时失去了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有人会说,这是年轻人的一时疏忽,或者说年轻人不拘小节。我不赞同这种看法,我认为这就是在习惯养成方面的一个漏洞。不过我倒是相信,错过了一次机会,接受了一个教训,收获了一种好习惯,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好的机会眷顾这些优秀的年轻人。

现在,国内外专家关于习惯、性格与命运的观点,论证、专著越来越多,而且基本观点都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经过不断学习和研究,越来越认同这种观点,但是毕竟自己手头缺少第一手材料作为佐证(我会继续搜集和探讨)。根据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水平,我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良好习惯助你成功,

不良习惯为成功设置障碍,

习惯的不断强化逐渐演变为性格,

性格对事业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把握人生,从习惯入手

因工作关系,二十几年一直少不了和家长打交道。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今天的家长和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们也有着很充分的理由:今后没有高学历在社会上就立不住脚,就没有地位;没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就吃不开。于是乎,《哈佛女孩刘亦婷》一出版,便在家长中掀起一股“刘亦婷热”,他们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哈佛男孩或者牛津女孩,最不济也要成为清华男孩或者北大女孩(其实在很大成分上是在满足家长的虚荣心)。看影视明星出人头地,风光无限,于是家长陪着孩子挤破了电影学院等艺术院校的大门。这几年足球运动员又出风头又挣大钱,马上就有家长“从娃娃抓起”,期盼着也能培养出一个球星。而多数家长还是从战略目标出发,让孩子“全面”发展,除了正常的学校学习以外,在校外数学学奥数,英语学剑桥;学书法、学绘画、学乐器;学游泳、学体操、学跆拳道。孩子们岂止有一技之长,简直就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家长们真是在用自己的一片苦心,为孩子铺就成才之路。有许多家长在与我交谈中明明白白地表示:不指望孩子成什么才、成什么家,只希望他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能自己养活自己就行了。虽然看起来对孩子期望值不高,但不难看出是家长们对孩子“不是那个材料”的一种无奈,其实“望子成龙”永远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希冀。

希望孩子出类拔萃,盼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都不是过错,都是家长美好的愿望。但我以为凭借一技之长,尤其是文体方面的一技之长能够享用终生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随着我们国家的富强、繁荣和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增速,现在家长们集中关注的升高中、考大学将越来越不是什么难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终将被打破。据报载,北京有望在四年内普及高中教育。这对于在重压下的学生和为了孩子费尽心血的家长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可是孩子读了高中、上了大学,就一定能够成才吗?家长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吗?不一定!因为比起求得一纸文凭,教会孩子做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更有难度,也更为重要。下面所举事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清华学子刘海洋用硫酸泼黑熊,有才无德。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对同宿舍同学痛下毒手,连害四命,居然还冷静地把尸体码放在衣柜里,实属有才而无人性。

首都经贸大学学生付强,为报复宿舍管理员放火烧宿舍。他的律师指出: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付强缺乏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洛阳工学院硕士研究生金继新,就为一门数理统计需要重修,迁怒于自己的恩师,用水果刀把夏蓓蕾老师扎伤。据说“他具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属偏执型人格障碍”。

就在今年5月16日,江西医学院2000级在校大学生,手持水果刀在南昌市中心,1小时内连刺7人,造成2死5伤的惨剧。

……

这种案例时常见诸报端,还是不要过多列举了。这都属于比较极端的个案。还有大学生跳楼等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女大学生当三陪小姐等等。至于说影视歌星吸毒、斗殴、搞同性恋,运动员违规泡吧、服用兴奋剂、足球运动员参与赌球等演技高而素质低的种种表现就不屑一提了。

多年来我向学生及家长们力推我的教育理念:“人才”二字人在先,要成才先做人。做人看起来是个大题目,实际上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从培养孩子的每一个良好习惯入手,或者从纠正孩子每一个不良习惯做起。

我案头有一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成就一生好习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做法,的确是一本好书。作者把孩子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及培养方法一一列举,面面俱到。家长如果能从孩子呀呀学语时就参考此书,肯定受益。但是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建议家长们对于刚刚升入初中,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重点培养三大习惯:诚信、读书、守时。我的理由有三:

一、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换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再不好的孩子这时候也会萌生“改过自新”的愿望,不希望新老师、新同学再发现和抓住自己以往的过错,这是鼓励孩子进步的绝好契机。

二、“诚信”是做人之本,“读书”可以提高修养,“守时”是规范一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而这三个方面都做好了,自然就会促成了其他许多的好习惯。

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相当强,此时不塑更待何时。

说诚信

诚信,这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凸显出来的对人的基本要求。毫不隐讳地说,今天所以大张旗鼓地宣传、提倡、落实诚信,恰恰是因为社会上违背诚信原则的人和事太多了,以至于影响了我们的孩子们。

表现一:撒谎。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曾把撒谎看作天大的耻辱,可是今天我却发现孩子们撒谎已经具有了普遍性。有些家长承认孩子染上了这种恶习并十分头疼,曾经就有一位妈妈为自己女儿的谎话张口就来而找我咨询,探究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也有不少家长过分轻信孩子的谎言而坚信自己孩子的“诚实”。

表现二:考试作弊。这是目前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最为盛行的不诚信的表现。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甚至研究生考试和成人高考,作弊人数有增无减,作弊手段日益高超,中、小学生们偷看邻桌一眼,夹带个把小纸条,纯属小儿科,孩子们几乎已经没有了内疚感。

表现三:涂改成绩。改分是现在中、小学生惯用的伎俩,分为几种情况:一是糊弄家长,试卷发下来,或期末成绩册要带回家了,采取各种手段把不好的分数提高个10分、8分的,让家长高兴,起码不至于挨骂。至于让家长戳穿或老师发现,到时候再想办法敷衍,反正是过一时算一时,顾不了那么多。二是欺骗老师,每次考试老师批改完的试卷发下去,总会有人在错题上做手脚,然后要求老师给改分,哪怕是能加上1分,能凑个及格,也要去做。

表现四:在时间上打折扣,钻空子。下午4点多钟放学了,6、7点钟才回家,明明是上网吧玩游戏去了,回家告诉父母老师补课了。就在前不久,我带领初三年级学生参加体育中考,乘坐大轿车把学生送回学校的时间是中午11点40分,到下午4点多钟一女生家长打电话找我,询问下午学校有没有补课,孩子到现在未归。我亦愕然,知道事情不妙。到晚上8点多钟回家,那位学生编了一通谎言,家长深信不疑,反过来打电话安慰我:“关老师,您放心吧,没事,我都问清楚了,是七八个女生在一起。”我心中不免可怜这位家长,女儿是约了一个男生单独行动,却轻易骗过了为她揪心了一下午的妈妈。

孩子们的不诚实确实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了,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学识,再高的学历,将来也不会被社会所接纳,甚至有可能自毁前程。其实据我了解,家长们对这种种现象深恶痛绝,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弄不明白孩子们怎么沾染上的这些坏毛病。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我的看法是:一、跟大人学来的,二、环境逼出来的(当然我不否认还有其他原因,但这两点我有根有据)。

我的一个学生说话嘴巴不干净,总带脏字。老师要求并帮助他改,他理直气壮地说:“您先把我爸管好了,我就改。”看看,家长在和孩子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孩子的错肯定是从家长那儿模仿来的,在宽容大人的前提下我们如何去要求孩子?情同此理,今天我们成年人的不诚信作为远比孩子们严重得多,且不说这种榜样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有些家长确实是“教唆”孩子违背诚信,自己却浑然不知。例如,当老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经常迟到的学生,拿着家长的说明或者假条到校,迟到理由往往是:今天早晨突然头晕,或头疼,或肚子疼等等。学生迟到一般也就晚到个四五分钟,凭直觉老师就能判断出它的真实性:大多数都是起晚了,家长怕孩子挨批评,于是写一张假假条,替孩子撒个谎。更有甚者,我刚刚送走的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毕业生,初一、初二两学年无数次迟到,为此班主任没少做工作,因为他直接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不曾想孩子道出的实情是:妈妈为了让他多睡会儿,每天把闹钟拨慢15分钟,先“好心”地欺骗了孩子,再找各种借口欺骗老师。还有的家长为孩子不完成作业写假条,为不参加集体活动写假条,和孩子一起编造谎言应对老师。

今年五一有7天长假,我为初一年级同学设计了一项活动,叫作“自立,我能行”。要求每个同学用50元钱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我的要求很具体,从采购开始,到自己动手做,米饭、肉炒豆角、素炒土豆丝、西红柿汤,由家长指导,但不能动手帮忙,然后家长负责按项目计时打分,学生自己记录下操作过程。这本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但把预先发下的表格收上来一看,我的感觉是尴尬、失望、悲哀。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按要求去做,只是家长在表格上画了个√,然后每一项都打了20分(满分)。我的一片良苦用心被家长糟蹋了。孩子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事小,家长这种善意的欺骗,不是在教坏孩子吗?我不想指责家长,只是想提醒您,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尽管这个“人”只不过是个孩子。

2004年7月20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临近尾声时,柳州铁路公安处民警杨顺德的女儿杨桢贞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对于我,爸爸曾满怀愧疚地说过,多年来他只忙于工作,为我付出的太少太少。为什么要这样想呢?我真的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为我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伴随着他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我在家养成了长时间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学习的习惯,是因为身旁的爸爸那股专注的读书写字的劲儿,让我不好意思开小差;一进高中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通过不懈努力被较早地批准为学生党员,是因为从小受到爸爸的共产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