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清闲的工作有哪些 > 第214部分(第1页)

第214部分(第1页)

“你们不说,本宫险些忘了。原本说要再挑两个好的给他使,便赶上他被皇上弄去吃苦,连年都没在宫里过,我也就把补人这事儿给忘了。那两个十六的,是从二等宫人里升上来的?”

“是,大阿哥亲自给升的。”

毓秀脸上的笑僵了一下,随即笑得有些危险:“大阿哥亲自给升的?”

“是。”

“你们怎么回我?”

“大阿哥说,他亲自跟您说。”

臭小子,你哪里跟你母亲说了。看样子,他也是到了知好色则慕少艾的年纪了,还学会跟他娘耍滑头,隐瞒不报。

“想必那两个丫头很得大阿哥欢心了?”毓秀这句话问得,很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

安、常两个嬷嬷被毓秀放在了大阿哥身边,刚开始的时候还算尽心,事无巨细的跟皇后汇报。可是日子长了,随着胤祜长大,并被康熙带在身边学习开始,她们的心思不可避免的发生的细微的变化。

对待大阿哥自然是伺候的更加精心,有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却渐渐的少跟毓秀汇报了。毓秀本来也知道儿子大了,不好事事都管着,也就没有多说。时间长了,两个嬷嬷在大阿哥和皇后之间,不可避免的把重心倾向了大阿哥。

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不如意外,大阿哥就是下一任的皇帝。而她们有幸一开始便伺候下任皇帝的人,自然要劳劳把握住这种幸运,以求给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啥求个庇佑。

毓秀掌控后|宫多看,两个嬷嬷的心思,她稍加留意,就能知道。以前没理会,是因为在她的眼里,这两个嬷嬷既拨给了儿子用,自然就算是儿子的人了,能多向着儿子一点也很好。可是,如果在任何事情上都顺着主子,好坏不分,这种下人,也该换了。

“本宫的问话没听到么?”她沉了脸,语气里已带了不悦。

安嬷嬷和常嬷嬷两人心中一凛,不约而同的跪了下来,“请娘娘恕罪,请娘娘恕罪。”

“恕不恕罪的另说,先回答本宫之前的话。”毓秀冷着脸,看也不看地上的两个人,自顾自的展开神识,往儿子的住处看去。往日里,她从没这样作过,也是尊重儿子的隐私权,今天却顾不得了。

安嬷嬷到底比常嬷嬷通透,见皇后这样,便知她必是知道了些什么,才会直言相问。大阿哥就算是未来的皇帝,可他现在连太子都不是呢,而皇后却是掌控着她们生死的人。唉,以前都是猪油蒙了心,怎么把这点忘了呢。

“雅竹善画、韵儿善琴,两人都是识文断字的,跟大阿哥与有话说,不像奴婢们,大字不识一个,有时大阿哥说句话,咱们都听不懂。之前的丫头都跟奴婢们差不多,强也强不到那里去,自然不得大阿哥的欢心了。”

“好琴!善画!”毓秀冷笑两声,“没想到,这宫人里面也有才女啊!”她在才女这两个字上,落了重音。

原本清宫里是有规矩说不许宫人识字,在皇太极和顺治时期,这个根本不用重点提出来,那时候八旗出身的贵族小姐们,都大字不识一箩筐,更何况地位更底下的包衣旗人了。到了康熙初期,尤其是他大婚之后毓秀掌了后|宫之后,这条规矩却不那么严格了。毓秀请示了康熙和皇太后,也对宫女们进行了一些素质方面的培训,但必竟人数众多,再加上康熙的奏折、条陈等物常常就放在坤宁的书房内,为了防止宫人们泄密,毓秀也没强硬规定,必须都要去认字读书。

其时宫女们更喜欢学一些女红这些,对于她们将来的生活更有帮助的,对于认字读书之类的,并不大热衷。要知道,就算是学得再好,皇帝也不可能高看你一眼。既然爬不上龙床,成就天大的富贵,还是安份守已的学好技能,以期出宫嫁人之后,做得一手精致的女红,给自己在婆家立足,再增添一些砝码。

更何况小选入宫的宫女们,大多出身普通的包衣家庭,也就只上过几年女学,识得几个字,会记记帐就好。琴棋书画俱全的,那都是家里有钱有权的女孩子才会去学的。是以毓秀一听什么善画善琴的,头一个反应就是,这是人特意培养出来的女人,就为了勾搭她儿子来的。

她的神识很快便在大阿哥与畅春园里的住所,找到了安嬷嬷说的两女。

哟,还都长得挺漂亮的。穿嫩绿色江绸收腰旗袍的女孩子,身材已经有了些看头,梳得油光水滑的大辫子,鬓边簪着几朵时令绒花,正坐在院子里,指挥着小宫女给她染指甲。

另一个立在廊下,斜倚着柱子,穿着葱绿色旗袍,眉清目秀的女孩撇着小嘴,“你可悠着点,宫里可不许宫女打扮得花红柳绿的,连胭脂一年当中都只能用那么几天,你却连指甲都染上了,不怕嬷嬷骂你。”

“只要你不特意去告状,安嬷嬷她们才不会说呢。”穿着嫩绿色旗袍的少女美滋滋的看着自己的指甲,“这样弹起琴来才好看。”

她扭头见立在廊下的少女有些扭曲的面容,得意的扬眉,故意显摆:“谁让咱手生得好,连大阿哥都夸呢。”

“哼……”立在廊下的那位,哼了两声,一甩辫子不甘心的回屋了。

毓秀看到这里,气得手都发颤:该死的,胤祜的眼睛是瞎了么,看重的这是什么东西!

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费章节(36点)

第三百四十四章

被他娘记恨的大阿哥胤祜,此刻跟二阿哥胤只、三阿哥胤祈都在康熙身边接受再教育。

事情的起事是这样的,清初康熙朝时,通用的货币是铜钱和银子,康熙有心将国内各个私有银庄进行整合,行进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只是一时还没倒出手来,再者,也没有制定好详细的计划,顾尔银票这东西,还没有成为主流。

朝廷在京师设有宝泉局和宝源局,负责铸造铜钱。这需要大量的铜材原料,其中“油水”自然不少。康熙打下日本和南洋诸国,铜矿的产量已经不算吃紧了,但是铜做为战略物资却依然不许随意买卖。当时全国共有十七座税关的“铜斤”采购和供应,分别由张、王、赵三姓商人承包,每年向国库交纳十五万两银子的盈余。

曹寅这时个主动向康熙提出要求,要是把“铜斤”采购和供应都由我承包的话,会比其余三人,每年多向国库交银十五万两,也就是三十万两。

要知道,这些盈余算是可是都要交入康熙的内库的,那是康熙的小金库。而且,曹寅此举也是在向康熙说明,那三家商人占了朝廷很大的便宜,这种事情还是由自己人来办比较好,不会坑主子。

曹寅的提议,理所当然的遭到了三位商人的反击。当初张、王、赵三人能在内务府官员手下得到采办的差事,一是有人,二也是花了大钱的,这还没把钱挣足,就有人要抢,怎么可不能反击。

张某人能过内务府官员给康熙上书说:我家奉旨孕办黑龙江等七关铜斤,初次入手,业务不熟,粗粗估算,承诺一年交银五万两。如今业务熟了,经过精打细算,一年可向国库交银十三万两。

由张某人开头,其余两家商人也做了如下的承诺,三家下来,就是三十九万两,这可比曹寅的估算又要多了九万两。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