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曹操秘史读后感 > 第75部分(第2页)

第75部分(第2页)

还没有哪一个人的死能让曹操如此伤心,如此念念不忘,看来曹操动了真感情。如果论智谋、见识和兵法,能超过曹操的人本来就不多,曹操唯独对这个小他十多岁的年轻人赞赏有加,可见郭嘉确实能力超群。

郭嘉料事如神的能力有时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孙策趁势来攻,大家都感到担心。但郭嘉却说孙策不足为虑,因为此人“轻而无备”,也就是干什么事拍板很快,喜欢激动,但准备工作却做得很差。郭嘉认为孙策即使有百万之众,也无异于一个人独行于中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如果说这些话是泛泛之论的话,那么下面的话则让人不可思议了。郭嘉接着说:“如果刺客出现,一个人就能把孙策搞定(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依我看,此人必死于匹夫之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不久之后孙策即被许贡的门客刺杀。

类似的事还有几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时候会认为这是写史的人编出来的,只为突出郭嘉的判断力而已,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能未卜先知的人。

但仔细想想,也许有另外的可能,郭嘉确实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只是这不是来自于他的特异功能,而是来自于另一项基本功:情报工作。

《傅子》一书说,郭嘉自二十岁起就隐姓埋名,秘密结交天下英豪,不与俗人交往,以至于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他。这样的作风非同一般,只有干秘密工作的人才会把自己埋得那么深。

有人甚至推断,郭嘉负责着曹军的情报部队,他得到的信息最多、最快,所以他的判断也最准。这当然是猜测,古代军队里有专门负责情报、侦察工作的士兵,叫做斥侯,但曹军中这些人员有没有独立成军不得而知,顶多是个猜测罢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天,曹操率大军护送着郭嘉的灵柩,以及在白狼山上捕获的那头狮子回到了邺县。留守在邺县的人们听到了那声狮吼,看到了得胜之师远道归来。

曹操不急着搞珍奇异兽展览,也不着急展示此次北征的战利品,而是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分析此战的得失。

这已经成了曹操的一个习惯,战前充分讨论,战后认真总结。在这样的总结会上,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分析得失,为后面的作战积累经验。参加这次总结会的人都感到有些压力,因为当初大多数人都反对北征,如今事实证明北征是正确的,蹋顿被斩首,二袁被消灭,乌桓各部顺服,公孙康明确表态服从朝廷领导,不仅北方四州,就连塞外不毛之地也成了势力范围,哪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

曹操似乎知道大家的心思,总结会一开始就问当初谁赞成北征,谁又反对北征,问得大家很紧张,以为曹操要处罚当初反对北征的人。

谁知曹操却下令厚赏反对北征的人。曹操说:“这次北征是冒着生命危险侥幸取胜的,虽然成功了,但实在是老天的保佑,所以不能总这么干(故不可以为常)。诸君前面劝谏,是比较稳妥的建议,所以给予嘉奖,今后再遇到那种情况不要就此不敢多言了。”

北征虽然获胜,但曹操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想想一路上历尽的艰辛,想想战场上瞬间就可能转胜为败的经历,他想必有点后怕,对于这次军事行动,他觉得确实冒险了。

然而,即使不考虑军事冒险这个战术因素,从战略层面考虑此次北征似乎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表面来看,曹操率军前一年五月出发,次年正月即回到了邺县,用了大半年时间,取得如此丰硕的战果,应该不算是失策。

但此战准备的时间很长,仅运河就修了上千里,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这是一场付出巨大代价的战争,这场战争把曹操的注意力和曹军主力长时间吸引在北方,从而无暇考虑南面的敌人。

这给了刘表、孙权和刘璋等人一个发展自己的有利时机,尤其是孙权,趁势快速地壮大自己,积蓄了将来跟曹操过招的力量。如果从这一点上说,北征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大,也许还得再争论下去。

【二、仓舒之死】

曹操痛失心爱的谋士,但他所要经受的打击远不止此,就在这时候,被他同样寄予厚望的儿子曹冲得病死了,年仅十三岁。

曹冲是环夫人所生,环夫人就生了这一个儿子。曹冲出生于建安元年,即曹操迎献帝至许县的前后。曹冲的年龄比曹丕、曹彰、曹植都要小。

《三国志》说曹冲字仓舒,这是不准确的。古人到弱冠之年也就是二十岁以后才有字,曹冲十三岁就死了,还没来得及有字。曹操的长子曹昂字子修,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此外还有子整、子勤、子乘、子京、子安等,曹操儿子中凡是知道字的,都是“子字辈”,曹冲不可能字仓舒。仓舒应该是曹冲的小名。黄帝的孙子,五帝之一的颛顼帝高阳氏有八个儿子,号为“八恺”,其长子名字就叫仓舒。曹操给曹冲起这个名字,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在所有儿子里,曹操最喜欢的就是曹冲。这个孩子从小就讨人喜欢,《三国志曹冲传》说他的特点是“聪察岐嶷”,聪指耳朵好使,察指眼睛好使,聪察指的就是聪明。岐嶷源于《诗经》,也是从小就很聪明的意思。总之一句话,曹冲从小就智商高,是个神童。

在这方面,有一个故事已经广为人知,说的是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它记录在《三国志》里,在曹冲五六岁时,智力水平已经跟成人差不多了。孙权从江东送来一头大象,这是个稀罕物,曹操出于好奇,想看看这头象有多重。

曹冲五六岁时正值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官渡之战刚打完,孙权表面臣服,送大象等物表示忠心是可能的。

一头大象的重量通常在二三吨左右,折合汉代的度量接近一万斤,那时没有地秤,还没有什么东西能称出它的重量来。这种庞然大物在北方很少见,曹操想弄清楚这头象到底有多重,这难倒了他身边的谋士们(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这时候,年龄只相当于幼儿园大班的曹冲走过来说:“我可以称出它的重量。”大家惊讶坏了,都以为这个小孩说着玩呢。

谁知曹冲一本正经地说出了他的方法:“把象放到大船上,在船帮的水痕处作个记号,然后再换成其它可以分次称重量的东西再称,比较一下它们的刻度就行了。”

具体来说,曹冲的方法就是利用了浮力原理。现在,如果给我们一头大象我们也会称,但方法基本上都是小时候听曹冲称象的故事得来的。

曹操大为高兴,马上照办,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真的很聪明,要知道他才五六岁而已。

如果没有船怎么办,比如说只给你一只仅能称几斤东西的弹簧秤,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受曹冲称象的启发,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搞过一个用弹簧秤称大象的比赛,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挑战,结果有一家三口想出的一个办法,跟曹冲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拔得了头筹。

他们先用弹簧秤做了一个秤盘,让大象的一只前脚踩到秤盘上,之后再让一只后脚踩,分别得出的重量是三公斤和三点五公斤。他们有一个公式,大象前后脚重量相加,乘以二再翻一百六十倍就是大象的体重。

这头象实重二点零八吨,他们按照这个方法测出来的重量是二点一吨,由于最接近实际重量,因而获得了冠军。

遗憾的是,他们发明的这个公式是怎么得出来的,能否用于所有大象或者其它动物,没有披露,不得?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