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新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 第128部分(第1页)

第128部分(第1页)

随后传来的阵阵欢呼声,说明了一切——“突破了!突破乌拉尔防线了……”

董毅然没搞明白是哪里突破了,这刚刚还打的激烈,怎么就突破了,但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找到答案了,身上的伤口虽不很深,血却没少流,骤然放松下来的董毅然,只觉得眼前金花四溅,嘟囔了句“流星雨……”,就晕倒了。

仗打到这个时候,谁都知道守不住了。上边一公里的豁口还没堵住,中间就又撕开了一个七八公里的口子。一天的激战下来,却还是失败了,所有的疲惫似乎都在这一刻爆发出来,无所畏惧的苏联红军消失的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群垂头丧气的失败者。

苏军的低级军官,叫骂着,踢打着,躺倒在地上的苏联士兵一动不动。

谁也没有办法,率领这样一群人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消除疲惫,振奋军心都需要时间,而苏联人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到了明天,中国人就会把豁口变成坚不可摧的阵地——这些天可没少看中国人修阵地。到了明天,中国人就会快速深入,迂回包抄,乌拉尔防线可不能够和马其诺相比,在面对正面进攻的时候,背后游曳着一支敌军大部队,这怎么守住。

斯大林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撤退恐怕是一定要撤退了,但这真的很难下决心。而且怎么撤退,退到哪里,都需要考虑周全。现在的形势很恶劣,甚至比中军刚参战时,还恶劣。

南边的高加索方面军还没有撤下来,这也不是他们行动迟缓。中国使用云爆弹,苏联是对下层民众,普通老百姓保密了,但高层还是都知道的。如果高加索方面军撤到斯大林格勒,中国人使用云稗弹怎么办?那不给一勺烩了。

对于中国国内的纷争,斯大林不感兴趣,纷争再大,也不会不用云爆弹的,不用云爆弹才真是希奇事。时机稍纵即逝,略一犹豫,局面就变成这样子了。

只能命令高加索方面军抓住这最后的时机,必须在五天之内,行动起来,突破德军的干扰,撤退到斯大林格勒。

至于撤退到哪里,斯大林站在那张大大的办公桌旁,仔细查看地图。其实不看,那里的地图也印在他的心里。

无声的叹息了一声,斯大林心想,只有退到萨拉托夫、古比雪夫和奥仑堡一线,依托伏尔加河防守,才最稳妥。

但是,一旦如此,斯大林格勒可就成了孤城,成为另一个列宁格勒了。中德军队会从四面包围它,中国可与德军不一样,在里海有一支小小的舰队,配合空中优势,伏尔加河的情势也不容乐观。那样的话,斯大林格勒就连水路交通也被断绝了……

不过,暂时还毋须担心,没有攻克伏尔加河口城市阿斯特拉罕,中国舰队就不能进入伏尔加河,那里的守军不多,但在中德军队重视之前,还不会失守。

况且,不如此又能怎么办呢?

斯大林没有找到办法,他环视一周,也没有人提出意见。看来只有按朱可夫的意见行事,想办法消灭中国里海舰队了。

剩下的撤退,就毋须斯大林操心了,他苦笑一下,苏军的撤退最熟练了。

乌拉尔防线的苏军没有辜负斯大林的信任,连夜完满地进行了撤退。

首先,苏军组织了敢死对,对两处豁口进行了牵制性进攻,这是佯攻,却进攻的很激烈,要把中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里,才会忽视苏军的行动,掩盖苏军的撤退企图。

被拦腰截断的苏军守军,南段苏军被中军隔开,凭着两条腿在平原上是跑不过中军的,他们会留下一部殿后,主力撤向斯大林格勒;北段守军的选择比较多,但最快捷的,还是撤退到乌拉尔斯克,经铁路前往萨拉托夫,再转道古比雪夫和奥仑堡。

计划即定,苏联人就趁着天黑,有条不紊地执行起来。

果然,中军对苦战半月才打开的缺口十分重视,一直到黎明时分,才察觉不对,随即的侦察证实了这一点。

此后,蔡锷调动大军,对苏军展开了猛攻,也是抓到了小猫三两只,苏军的主力部队已大部撤走了。接下来几天,中国空军轮番出动,轰炸撤退的苏军,迟滞其行动,并派出机械化部队衔尾追击。然而,从乌拉尔防线到斯大林格勒仅仅三百多公里,苏军提前出发一夜,又不断派出部队迟滞中军的追击。

即便霍东阁遇到苏军迟滞部队,直接绕行,但打打停停,以战斗部队前行,或者遇到一片地雷区,总是要探测一番,到了,也没有追上苏军主力,反而在临近斯大林格勒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新鲜事,吃了个小亏。

别说霍东阁,谁见到苏联人放出一帮狗,也不会放在心上。拜托,狗还能咬动坦克,你以为那是哮天犬吗?

这种判断是正确的,狗是咬不动坦克,但狗身上的炸药包就不同了。损失了七八辆坦克,霍东阁也只好以BS的目光苏军主力越河逃窜了。

西方方面军的战果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却也不是太凄惨,不会真是小猫三两只。中军乌拉尔河一战,共打死打伤苏军五万八千多人,俘虏十八万多,自己死伤一万九千多。

其中,苏军的大半死伤都是空军造成的,尤其是最后撤退的时候,苏军为了抢时间,往往顾不得隐蔽,在白天行军,死伤很众。不考虑俘虏的话,陆军的战果不是很出色,毕竟苏军是有工事掩护的,进攻方火力再猛烈,也就一平手而已。

八月初,中军大获全胜,突破乌拉尔防线,胜利与德军会师于伏尔加河河畔。

还有一章...

第139章

八月三日,二十万乌拉尔苏军逃入斯大林格勒。紧接着,二十六万高加索方面军也窜入斯大林格勒,使被包围在该地区的苏军,一举超过了百万之众。虽然德军从西南,中军从东北,将斯大林格勒四面包围。但伏尔加河还掌握在苏联人手里。苏联人通过水路还与斯大林格勒守军保持联系。

数量众多的守军,给进攻方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却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给养。两路苏军的撤退,都是轻装疾行,抛弃了大批重武器和物资。即使通过延时引爆,摧毁了一部分,避免了资敌。但现实的情况就是斯大林格勒的供给压力大增。

苏联人一面通过水路想前方运送物资弹药,一面向后方撤离伤员老弱和重要的机器设备,减轻负担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苏联工业生产力。

八九月间的战斗,单调而进展缓慢。苏军在大幅度后退后,重新稳固了防线,而斯大林格勒的百万守军,也使德军的进攻困难倍增。

如果不是进攻高加索A集团德军的一部尾随高加索方面军,接踵而至,只怕围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数量会比守军少不少。那时候,攻守之势多半会颠倒过来了。

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德联合军事委员会才正式运转起来,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被任命担任的德方代表,中方代表则由陈庆良将军担任。双方在苏联战场的合作逐渐密切。

由此,德军在苏联的形势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在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中国干脆修建了一条三百多公里的简易铁路,向西越过伏尔加河,直达德军补给中心,向东越过乌拉尔河,与中国在哈萨克的铁路网连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