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参拜大王--千岁、千千岁!”
“免了吧!”
丞相府大堂上,曹丕居中而坐,面沉如水、目光愤火,接受着文武重臣们的赞拜!
按理来说,上位者胸怀沟壑,应该喜怒不形于色才是,可曹丕太生气了,一天连喝了十多碗败火汤药,仍是压不住胸中怒火!
之前萧逸送书为礼,表示支持自己称帝,只要善待刘氏皇族即可,这让曹丕非常高兴,认为就要大功告成了。
那知还没高兴几天,竟然有人跳了出来,坚决反对自己改朝换代,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反对者不是汉室死忠,而是士族门阀!
兖州士族第一个喊出口号:‘宁做汉家鬼,不做魏氏臣!’
豫州士族不甘示弱,也派人四处宣扬着:‘只知有汉,不知有魏,大汉江山万年不变!’
与曹丕关系密切的冀州士族,则来了个沉默不语,这个关键时刻不说话,那就是无声的反对了。
…………
士族集团底蕴深厚、遍布四方,如果他们真的‘起兵勤王’,很可能重演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让中原陷入一片战乱之中,巴蜀、江东之兵再趁虚而入,曹魏集团可就大事不妙了!
问题是,士族集团真的忠于汉家,坚决反对曹氏取而代之吗?
当然不是了,士族集团一向只重利益,不讲忠义,谁坐在皇帝宝座上面,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无非是想趁着改朝换代的机会,争取更多的政治利益罢了。
“一群见利忘义、允血食肉的白眼狼,这是勒着脖子要好处啊,就不怕把肚子撑破了--呸!呸!”
曹丕心中暗骂几句,从桌案上拿起一本奏折,这是几天之前御史中丞-陈群递交的,一种新的选拔人才方法,名曰:‘九品官人法!’
汉家四百余年来,一直实行推荐、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先由地方州、郡推举孝廉、秀才,中央进行各种考试之后,再按照才能高低、人品优劣来委任官职!
这种办法前期还是不错的,比如汉武帝统治时期,主父偃、桑弘羊、董仲舒、公孙弘等能臣干吏,都是这样举荐到中央,发挥出巨大作用的。
可是后汉以来,仕途逐渐被士族集团所垄断,举荐的大都是出身名门、却无才无德之人,号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治权落入这群人手中,国家衰败也就是必然之势了!
曹操执政以来,一改多年的‘举孝廉’制度,多次下达招贤令,强调‘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只要有真有本领的人,那怕是出身寒门、人品低劣一些呢,自己也会给予重用的,从而招揽了大量的人才!
这个九品官人法,与前两者截然不同,是一种全新的选拔人才制度:
朝廷在各州、郡设置中正官,州为大中正官,郡为小中正官,而且只能在本地人中挑选,可由地方官员兼任之!
也就是说,冀州的中正官,只有冀州人能担任,巨鹿郡的中正官,也只有巨鹿人能担任,其余地方的人不得染指!
而这些大、小中正官的责任,就是对本治区内的人才,进行详细考核,具体又分三项:
一是家世,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父祖辈是否出仕为官,官职爵位高低,立下过什么功绩,或者受过什么处罚!
二是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是否勤奋好学、饱读诗书,是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亲朋,以及个人私生活情况!
三是定品,既以行状为主,家世为辅,对人才进行评定,并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而品级一旦形成,就再也不能改变了,会伴随一个人的终生!
下三品之人,是没有入仕资格的,只能当一辈子老百姓了。
一品被视为圣人之品,是不轻易授人的,成为虚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