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改革,剔除仇女因子
要带领旧的人类建立新的基地,艰难那是必然的,要改革的内容也是极多。
而最大的改革便是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怎么改?
俗话说,文化、教育是传播思想最好的手段。
因此,在文化改革方面,基地可是下足了功夫的。
一切都百废待兴,真是改革最佳的时机。
若是怕步子迈得太大,那就先捡重要的来。
其他的可以暂缓,但几千年文化中的厌女、仇女思想必须要优先清除。
现实无法短时间内改变,但至少要在文化上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让整个文化环境健康起来。
成人不能说改就改,但那些还未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的幼童,他们如同一张纯洁的白纸,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自然最容易接收新式文化的灌输。
因此,基地在开始恢复教育之前,便重新编纂了所有教科书。
文字便是教育的载体。
首先要改的便是华语文字。
要尽可能地剔除所有仇女的、带有性别歧视因子的文字,重新编写最基础的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
说白了就是剔除、更改所有不合适的字、词。
比如那些女字旁的贬义字、词,如婊、奸、媚、嫖娼、娼妓、奴、婢、妖、妄、妒嫉、嫌等等,必然要做修改。
譬如将女字旁改成人字旁,或是作其他修改、重造。
再如其他的,以人字旁开头,那必然要指代所有人。
奈何传统文化更多是却是用它们来指代男性,指代女性的就要另起炉灶。
虽说曾经之所以如此,是为了给女性赋有一定的权力,是进步的一种表现,但现在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改,当然要改。
还比如一些文学用词。
像是少年,虽然它本身不含性别因素,但在文学上,总喜欢把它赋给男性少年,在有男有女的情况下,总喜欢说少年少女。
要么,直接用少年们,要么就是少女少男、少男少女。
后面两者不知道怎么样?
女多就女在前,男多男在前,不确定就直接是少年。
再比如先生。
既然要保留旧有的对知识界人士的尊称,那么就剔除对男性的称呼。
同一个称呼,只要是个男性,再怎么垃圾都可以用先生称呼,而女性却要做到某一领域的极致才配使用。
好似在告诉人们,只有当女性做到极致才能和普通男性并列,这何其不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