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逆清翼王 > 第175章 陕甘绿营(第2页)

第175章 陕甘绿营(第2页)

“皇上,满汉一家是我大清祖制,切不可废啊。。。。。。。像赵、赖这类人早已埋藏祸心,绝不能代表大清的绝大部分汉臣,还请皇上明鉴。”

最终站出来说话的是郑亲王端华,他平日就是老好人一个,性格优柔寡断,不过此人有一个名声大振的弟弟,也就是爱新觉罗·肃顺。

听到这番话,道光不由得感慨不已,端华就是心太软太善,就跟他这个皇帝一样,过去总是相信汉臣,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还帮着他们说话,可是大清的江山要紧,绝不能拿来冒险,必须要狠心对付这些无耻的汉臣。

“郑亲王,你不必多言,朕意已决。今日召集诸位臣工,便是为了议一议‘撤绿营,扩八旗’的事情,奕山、文庆都有折子上来,你们也看看吧。”

众人面面相觑,接过了奕山、文庆的折子纷纷看了一遍,顿时就有人发觉到不妥之处,明明奕山、文庆给出的建议是‘撤绿营,扩汉旗’,可是到了道光皇帝这里却变成了‘扩八旗’,等同于已经对汉人完全不信任了。

皇帝带头持着这般态度,对于大清而言却并非是一件好事。

穆彰阿微微皱着眉头,他当然明白皇帝的心思,但问题是这根本就不可行,先不说八旗扩充多少人,就说现在旗人满打满算才多少人?去掉汉军旗只怕连二百万人都没有,从中撑死了也就练个二三十万兵出来,怎么能跟赵逆耗得起?

根据奕山、文庆等人战场所见,赵逆的枪炮非常厉害,往往一炮下来就能打死十几个人,要是换成旗人去打这样的惨仗,只怕打不了几回就得宣布灭族了。

说到底,现在已经不是大清刚刚进入中原的时候,那时候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但是现如今时代已经完全不同,战争已经成为了一种比拼潜力的模式,区区二百万不到的八旗国族,在战争潜力上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亿万汉人。

“皇上,奴才以为撤绿营绝不可一蹴而就,还需缓缓而行,不说其他,光是咱们要堵住赵逆出粤,至少就要南方各省二十多万绿营出力,届时还得把陕甘绿营调过去打——眼下正是安定人心之际,就算要撤,也得打过再说,可千万不能做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穆彰阿语气委婉,但是话语中的潜台词却很明白,你老人家一旦马上撤了绿营,人绿营就会带着赵逆一路反推回京城。

“啪嚓——”

外面忽然响起了一道惊雷,正好将道光惊醒了过来,对啊,还有陕甘绿营,怎么把这茬给忘记了?

在大清,绿营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已经逐渐烂成了一坨臭狗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坨狗屎里面还真有一块值得称赞的宝贝,那就是陕甘绿营,堪称大清绿营战斗力的天花板。

绿营与卫所有几分相似,都是用本地人当兵,因此地域环境对驻省绿营战斗力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像那些富庶地区的绿营也是最先衰落下去,而陕甘尚武之风盛行,也就导致陕甘绿营战斗力明显强于他省,号称‘甘、凉兵为天下劲卒’。

在曾经的记录中,康雍乾诸帝及前敌将帅都提到过绿营的战斗力问题,主要涉及陕西、甘肃、湖北、云南等四省,其中针对陕西绿营的评价是‘边方士卒,尤属精锐’,而云南绿营则‘武艺平常,战阵懦弱’,湖广兵就是‘素称怯弱,不能适用’,比较而言则是‘甘省较优’。

先不说这些评价公正客观与否,但是陕甘绿营在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上明显要强于其他各省的绿营,也是清廷的一道底牌。

在清廷对外战争记录中,像平准之役前后七十余年间,甘肃一直都作为西疆军事行动的粮饷基地和用兵通道,付出了大量的人力武力,而陕甘绿营就是主要的参战兵力。

到了后来的两次金川战役中,其他各省的绿营基本麻了爪,被打得惨不忍睹,后来也是陕甘绿营被大量征调出省作战,成为了平定金川的重要力量。

有了这些先例,陕甘绿营至今也保持着多达九万名兵额,仅仅次于闽浙二省,此外闽浙绿营还有水师,真要说起陆疆防御行省中,唯有陕甘绿营驻防额兵最多。

有清一代里,汉臣名将也以陕甘绿营出身为多,像王辅臣、赵良栋、杨遇春、岳钟琪等等。

当然,在这个时代陕甘绿营名声最大的一位,便是嘉道时期难见的汉臣名将向荣,也算是陕甘绿营最后的荣光。

“好好好,那就调陕甘绿营入湘,将向荣也调过来!”

道光皇帝的脸上难得浮现出一丝笑容,仿佛皱巴巴的橘子皮终于开了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