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雨竹感觉自己回去的希望又没有了。
“没有系统,你怎么连这河西之战什么时候打的,漠北之战的伤亡都这么清楚,我一个历史爱号者都不清楚,而且古代记年很麻烦的,汉武帝的年号又不出名。”
穿越后,刘瀚特地了解过,古代记录年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年次纪年法。
所谓年次纪年法,指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进行纪年,例如公元前770年,古人记为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
那么公元前769年,就记为周平王二年、秦襄公九年等。
这样,按照元、二、三的次序,依次记下去,直到王公出位或死亡了为止。
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后来皇帝有了年号,就记录年号了,比如贞观三年,洪武六年,永乐十年,正德十六年,崇祯十七年,康熙四年,雍正五年……
而且,这年号还是汉武帝第一个用的,先秦至汉初无年号,像是嬴政用的就是始皇帝多少年,大汉的前面几个皇帝也是。
据说,公元前122年10月,汉武帝出去狩猎,竟然猎到了一只浑身雪白的独角兽,有五条腿,像麒麟又不是麒麟,具体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汉武帝身边的大臣都认为这是一只瑞兽,认为是天降祥瑞,值得纪念并建议以此事纪年。
汉武帝从谏如流,便立年号曰“元狩”,这一年便称为元狩元年。
后面有年号,前面没有也不行啊,因此,武帝便追认元狩前的年号为建元、元光和元朔。
元狩年号用到第六年,在山西汾阳地界又得了一只三足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祥瑞吉兆了,主张用来纪年,于是便又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为元鼎元年。
此后,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称为“纪元”,改换年号叫作“改元”。
自此之后,“年号”成了华夏历史上很重要的一种记载时间的方法。封建时代的帝王继位以后便会“改元”,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年号,有的只有一个,有的有好多个。
<divclass="tentadv">直到大清玩完之后,年号才正式退出华夏的历史舞台。
第二种记录年份的方法是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华夏传统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俗称“一甲子”,老人们常说“年过花甲”,意思是说过了六十岁了。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总之,古代记录年份挺麻烦的,还是国际通用的公历容易记得多。
“侯爷,我是学历史的。”
“我知道,但学历史,你能背出汉武帝哪一年发动漠北之战就了不得了,而且记的一般是公元前多少年,怎么会记元狩几年?它又不像是崇祯十七年这样,发生了崇祯上吊歪脖子树,大明亡了的大事情,人家崇祯只有一个年号,自然好记,汉武帝这么多年号,你都记得到?”
刘瀚可不相信,谁闲着没有事情干,会记这个?
“我大四毕业正准备写一篇大汉的论文,所以对这段历史了解毕竟多,还有,我从小过目不忘,看过就不会忘记了。”
“来人,拿一些竹简书籍进来。”
没有一会儿,下人就拿了几卷竹简过来。
“你看看这个,看一遍,背给我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