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过她们,太子妃自己更生气。想到左边是狼右边是虎,侥幸有个儿子,还有一门没出息的亲事。欲哭无泪的她,眸子里干干的,空洞的任由丫头们引着,都快忘记自己强撑着出门是为什么。
见红檐栏杆就在面前,还是丫头们提醒她:“太子殿下的外书房到了。”太子妃怔上一怔,这才收拢分散的思绪,幽叹一声:“知道了。”
……
太子半侧面颊伏案写着什么,他嘴唇紧抿,看不出他的喜乐。见太子妃进来,太子只抬下眼皮,神色淡漠,让太子妃又一阵一阵的伤心。
她的丈夫是个很听母亲话的人,太子妃对这一条早有领教。太子妃心想如果不是为儿子的亲事,这是终身大事不是吗?不然谁会来犯你的逆鳞?
“病了多养着,没事不要出来。”太子显然并不想见太子妃。
太子妃心头酸痛,强忍悲伤,怯弱地道:“我已经好了,而且也想英敏。自从我病了,英敏就麻烦母后照管,我心中常自不安。回殿下,这就让人去接他回来吧?”
“母后照管难道不是应当?你不安什么!”太子一直隐忍,自己强压的火气让触动。好在天之骄子,并不以发作为好,说得语气勉强平和。
就这,已经足够让太子妃震惊。
她没想到太子随口的,又是一个罪名压下来。太子妃对着侧妃们得意是哭不出泪水的,但对着太子,就珠泪滚滚:“我是想从我病了,就没有照看过英敏,如今我好了,自然想着打发人去接他,”
太子截断她的话,眉头微耸,已然不耐烦:“不用接!”
太子妃愕然的瞪住他,太子不用她看,已经坐不住,烦躁的走出来,负着手踱步。每一步,都似敲打在太子妃心上,总让她有不和谐之感。
接下来太子的话,就更不和谐。
“这亲事,谁也别想阻拦!”太子甩下这句话,头一昂,从太子妃旁边走出,在廊下披上雪衣,不知道要往哪里去。
太子妃木着脸,随着丈夫的身影转动身子,见他匆匆步下台阶,张张嘴想叫住他,又本能的知趣起来,还是没有叫。
她以为太子的怒气,还是由她不情愿亲事而来。却不知道的是,太子殿下是让表弟气成这模样,已在心中暗暗说过这亲事必成!
中宫和太子都认为把最好的照顾给了加寿,不想表弟不领情。说什么加寿以后房中不纳妾,和萧观想的一样,太子也认为这叫大不违!
说什么加寿还小,以后长大不喜欢英敏殿下怎么办?看到这一句时,表弟要是在面前,太子是一定会打袁训。
胡言乱语,大胆妄为!
古代的亲事大多盲婚,多由媒婆牵线说合而成。这是亲事的主要促成方式,成亲前就认得而且情意相投的,如果父母不肯答应,那是丢人的事情。
表弟还真敢说,自然把表兄气得不轻,也把中宫气得差点肚子痛。如果这不是唯一的侄子,估计中宫早就肚子痛。
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中宫和太子不会对外说,就闷在心里自己生气。甚至袁训的原信也不想再留,原样退回,由他自己销毁,既是给他一个机会,也是实在容不下那封信。
太子府中虽大,皇宫内院虽大,那信也太逆天,都不愿意留下。
没有表弟这封信出来,太子已经对太子妃和柳家不满,柳家的动静他总有耳闻。又有表弟这信出来,太子妃再想来说什么,她没说太子就反感到极点,能见她一面,都算是还顾夫妻情意。
听不下去,自然走开。
撇下太子妃孤零零的,由丫头们扶着又回去。出来时是晚饭时分,本还想接儿子出来一同用饭,现在见灯笼掌上红光,自己是独自回来。
这一顿晚饭,太子妃就更用不下去。丫头们的话劝不进去,她自己不肯劝自己,一个人榻上抱着手炉,愁思颦眉去了。
和她相比,她的儿子英敏殿下在宫中,就过得开心无比。
英敏殿下是订亲的当天,让接进宫见他的小媳妇加寿。加寿一周岁出去,英敏殿下六周岁出去,都还算是懵懂孩子,又有大人在旁边引导,玩得不错。
太子妃经过这事,接回儿子应该会说几句“私房话”,可她的六岁儿子能不能听懂,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此以前,太子妃巴不得皇上皇后喜爱自己的儿子,教导的肯定是听长辈的。英敏殿下进宫,就听长辈的,只玩去了。
此时晚饭过去,瑞庆殿下、英敏殿下和加寿正在宫中玩竹马。
红烛影子下面,三个孩子,瑞庆殿下在前面,英敏殿下在中间,加寿在最后,殿室里温暖,都只着薄的小锦袄,拖着竹马唱着儿歌,划过一地的欢快影子。
隔着帷帘,红木镶珠宝的榻上,皇上和皇后并肩倚坐,面有笑容,看着外面孩子们笑闹。
他们跑上一会儿,加寿大叫:“停停!”原来,现在该加寿在前面带路。三个人转个方向,加寿拖着竹马在最前面,英敏殿下还在最中间,瑞庆小殿下变成最后面,三根竹马又跑起来。
中宫笑容舒展,眉梢眼角全让这笑声滋润,看着年青好些。
皇上把她手上一捻,笑道:“早知道你这么喜欢孩子,就该早把孙子们接进来。”
中宫滴水不漏的回他:“都接来,也闹腾。再说有几位殿下,又有公主们,接谁家是的?接上这一家,就得接上那一家。这样一接,就得半年功夫。早接的自然无话说,晚接的难道不怪我?”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