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还是第一次独自骑战马,开始稍微有些不适应。刘备注意到了,便跟他并辔而行,偶尔帮他控制一下缰辔,顺便闲聊:
“此次立功之后,伯雅作何打算?你我意气相投,又都有忠义报国之心,备若能因功升为县令,便请伯雅当我主簿,不知意下如何?”
李素也是一愣,他本有辅刘之心,但也不想自己显得太掉价:“我与玄德公一见如故,如蒙不弃,自当相助。不过职务还当以朝廷处断为准,岂可私相授受?”
刘备揣摩了一下,内心居然有些羞愧:“言之有理,还是先看朝廷安排吧。”
“多谢玄德公体谅。”李素也松了口气。
穿越到汉末三天了,李素对如今的时代氛围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前他因为演义的惯性,把黄巾之乱后的天下,想象成“谁拳头大谁有理”。
但几天接触下来,包括亲身体验了“杀督邮后还得安排借口、符传、走官场程序”这一套流程。李素总算是认识到,朝廷的权威,至少在灵帝驾崩前还是很有用的。
在此之前,大家讲的还是官场规则的逻辑。文官没有私相投效的习俗,连荀彧投曹都要等到191年。
在此之后,才切换到诸侯争霸、有兵马就说了算的时代。
李素刚才那番话,一来是显示他尊奉朝廷、注重汉室。同时也想趁着灵帝死前这几年,尽快把自己的拔高,让刘备正式招揽他时对他更加重视。
大家都是同朝为官、匡扶汉室嘛,分什么彼此呢?
……
(注:汉朝的郡级行政单位,是郡国并列的,中山是国,所以长官是郡国相。为了阅读体验,后文一律称为郡,长官也一律称为太守。)
第006章赴常山
李素一直坚信,只要把“张纯谋反”这事儿了断了。凭着自己的才学和先知,让自己和刘备在灵帝末年快速爬升,应该是没什么难度的。
也不用多说,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灵帝西园卖官的事儿,那是众所周知的吧?
当然了,公开买官肯定会被清流士人鄙视,不利于将来笼络人心。
所以最好是立功加买官结合着来,宁可多加点钱额外求个保密,在功劳允许的授官自由裁量权范围内,使钱顶格拿好处。
其次,灵帝时买官,号称四百石的小县长卖四百万钱,两千石的郡守卖两千万钱。可这些官任期也就一年半载。名为“买”,实为“租”。
真要按官位的实际使用价值算买断价格,十倍的价钱都不够。
比如曹操的老爹曹嵩为了过过三公的瘾,花五千万买个太尉,也就做了个月。
可是,李素知道灵帝什么时候会驾崩、诸侯什么时候会讨董。也就是说,李素是可以“租”到灵帝驾崩前的最后一个任期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