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会管人善用人谋事不难 > 第八章 管人也要注意分寸(第2页)

第八章 管人也要注意分寸(第2页)

建议三,不要使用戏谑言词。对接受批评的员工来说,批评或多或少会引起自尊心受损伤。领导人员以庄重严肃的态度所做的批评较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因为这种态度被员工视为对他尊重的表示。若领导人员以戏谑的口吻进行批评。则不论其动机如何友善,终将引起员工的不满,因为戏谑口吻被员工视为对他讽刺的表示。世上真正具有幽默感的人并不多,因此在批评时切忌使用戏谑的言词。

建议四,不要重复批评。领导人员每次只应批评一件事而不宜将几件事聚在一起批评。因为多重性批评将使员工分不清事情之轻重缓急,以致无所适从。对被批评者的错误言行,要恰如其分地指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夸大其辞,更不能否定一切。不能说“不可救药”,“死木头疙瘩”一类的话。

建议五,不要作比较批评。领导人员在批评甲员工时,若以远较甲员工优秀的乙员工相比,以衬托出甲员工之低劣,则势必引起甲员工的敌视。但是反过来,倘若领导人员在批评甲员工时,以远较甲员工低劣的丙员工为对比,以衬托出甲员工之优越,此种比较会对甲员工产生激励之效能。由此可知,领导人员在批评甲员工时虽可借其它员工作有利的对比,但千万不能借其它员工作不利的对比。事实上,拿一位员工与另一位员工作有利之对比所产生的激励效果,往往远不如就同一位员工之过去与现在作对比所能产生的激励效果大。

建议六,不要冷言冷语地批评。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不要讽刺挖苦,不能污辱人格,不可骂人,也不准嘲笑对方的生理缺陷。俗话说:“利刀割口伤犹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一旦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就可能产生对抗的情绪,这样,批评就难以取得成效。

谋事不难:

批评的过了一点,就会适得其反横遭指责。因此,作为一名领导要注意批评下属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指责不要离谱

指责下属也切记不要犯错误!要想不犯错,就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指责下属不要太离谱。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领导责备下属不是出自纠正过失的动机,而是由于怨恨,虽然我们常自我告诫,不可因怨恨而骂人。开始时,也许的确是想纠正对方,指责一两句就算了。但因对方态度不好可能使你脾气顿时发作起来。结果原本一两句就完了的事,却越骂越离谱,最后竟连他的态度一起骂起来了。这时已超越了指责的范围。若下属一再反驳,领导应切记:要说明事实,绝不可走到岔路上。如果说出超越主题的话,那就难免形成双方的争论,而不是领导对下属的指导。而且即使在争论中赢了下属,也只不过使自己更像个莽夫罢了。如果一旦下属占了上风,那么他就可能在同僚中炫耀。因此,在双方即将展开争执时,作为领导应坚定告诫他他所做的事是错的或是简单地强调自己的观点,其余的话不必多说。

而且领导最好采取俯视的姿势,在对方想开口说话之前,先表示自己的意见,然后立刻站起来。这样有时反而有效。领导切不可因对方的态度、言辞而走上岔路。

第二,不要追究共同责任。有些领导认为一个下属犯了错,不应只指责他本人而须指责全体,更有的领导认为进行集体纠正、指导,更能有效地发挥组织的总合力。以实践的经验来说,这样做一点效果也没有。发生一件事情,以全体人员为对象,追究其共同责任,则所有下属大概都不会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事。于是责任就分散了,到最后谁都不负责任。这种指责全体人员的情况还有一个缺点,人数多的团体更为显著,当领导指责某件事时,恰好此事过去曾发生在某人身上,旧事重提,使听者有“又算老账”之感。

第三,不要冲动。一个公司的领导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废寝忘食,对下属也全力指导,但是错误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发现下属是由于没有责任感而犯错误时,不禁怒气上升。

感受性强的领导,具有瞬间捕捉违规及错误的能力,且反应快捷。不可否认,感受性强是身为领导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感受性强亦是造成冲动的主要原因。如何压制不合时宜的冲动,不防试用如:赶快离开(变换场所,远离造成冲动的现场,哪怕去卫生间一趟也可);喝茶(利用茶水将怒气一起吞下,也能收到效果);抽烟(烟草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起到缓冲作用);赶快转移方向(去忙别的事,转移注意力);看书看报(不必精读,很快地翻动,只读一些大标题就可):打电话(拿起话筒,找人谈点旁的事,转移注意力,改变气氛)等方法。总之,就是要换气氛,而且要留下缓冲时间,不要使自己陷人恶劣气氛中。停一下,如果觉得“怎么这么糊涂,真是迷糊蛋厂然后哈哈一笑的人,他的冲动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消失了。

谋事不难:

指责也是一种批评,指责下属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有些领导对下属的错误往往视若无睹,这是很要不得的。即使你不善此道也要鼓起勇气,不可漠视不理。

无论如何不能伤人自尊

领导和职员有级别之分,但都没有贵贱之分,领导绝对不可以说出伤害他人自尊的话,比如:"你真笨!""我要开除你!"等等。话一出口,犹如覆水难收,再想恢复到原有的相互对等的关系便十分困难,甚至会引起职员强烈的反感和辞职。

同职员谈话时,口气非常重要,同是一种意思,同是一个出发点,表达得过于激烈,就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领导如果经常有意无意地伤害到职员的自尊心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比如不得人心,连带着产生沟通的障碍,影响公司的业务进展,甚至影响领导本人工作上的进展。

在伤害了职员的自尊之后,职员一定会良久不忘,如果不作妥善的处理,职员心理的疙瘩便会越结越硬。因此领导此时不要不好意思说"对不起"。或者还有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找一个同他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从中斡旋,自己再做一点积极的表示。

尊重职员,首先就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对于职员的尊重,还表现在"留有余地"上。一边赞扬对方的长处,一边提出具体的建议,不下过于绝对的结论式的断方,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下一点余地,绝对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尊重职员的另一表现是不触及职员的弱点,个人的弱点一旦被触及,便会产生反抗心理,或者消极更甚,因此,弱点不可触。

谋事不难:

作为领导,尊重了员工,也便尊重了你自己,也便为自己赢得尊重。如果忘记了尊重职员,职员便可能意志消沉,甚至于"能眼还眼,以牙还牙"。失去了职员的支持和配合,一个"光杆司令"怎样能作战呢。无论于公于私,无论于人于已,都要切记"尊重"二字。

下属乐意接受才最好

批评下属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要让下属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现在不少企业的批评不能正常开展,除了对批评不能正确认识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批评不注意方法带来的后遗症。那么,如何才能让下属乐意接受批评呢?

一个领导诉苦说:“现在有些人批评不得,一说就跳槽,真是‘良药苦口’啊!”另一位领导听后说:“良药不一定苦口吧,药店里有糖衣的甜药不是很多吗?”这位领导回答得好,“苦药能变甜”。我们的批评方法不是可以“引进”这个“原理”吗?

领导展开批评,必须顾及效果,因此,也就需要讲究批评艺术。批评是使人改正现在的错误,更好地创造未来。那么领导者在批评下级的时候,就应当只限于指出他现在的问题,而不要否定他的将来。要鼓励他们面向未来,提高开创未来的勇气,增强走向未来的信心。

被下属批评固然不是件愉快的事,相反地,欲指出下属错误,还是件颇需学问的事。一方面要让下属了解自己所犯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保存他们的自尊,稍有不慎,言语运用不适当,便会将小事化大,以后无论你说得多动听,下属也认为你摆出一副上司姿态,胡乱要他们遵从规章或指点他们做事,心里自然不会信服。

性格不同的领导,对下属犯错也有不同反应,假如好胜心强的领导,明知自己理由不充分,也要先警告下属;太顾全别人的感受的领导,往往任下属自己发现错误,造成员工因循苟且的作风;脾气暴躁的领导经常对下属拍案叫骂,虽然内心非常关心他们,但仍然得不到员工的谅解。最可恶是借别人之口传递消息给另一人,指出他所犯的错误,使犯错的下属欲辩无从,而且领导不直接与之联络,多少有被看轻的感觉。

无论你属于哪一类性格,遇上以下情况,均不适宜指正犯错的下属:第一种是对方已有悔意并主动承认错误及保证不再犯,你发觉他态度诚恳,而且一向记录良好,你只好对他勉励几句,因为你的责备对他起不了作用。第二种是对方因犯错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他正在沮丧和忙于补救中,已经有点筋疲力尽。这时如果你再加一张嘴去指责他的不是,是很残忍的行为。第三种是对方用意不善,犯错纯粹为泄心中不快,旨在激怒你并向你挑战,倘若你立刻指出他的错误,实际正中他下怀,把一早预备好的骂词一并骂出来,不求胜利,只求使你在其他员工前出洋相。第四种是因私人问题如家庭发生事故,无法集中精神工作。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强要下属履行公而忘私的宗旨,亦近冷血。很多自杀例子中,因工作压力而自毁的百分率颇高。家庭发生变故,加上上司的压迫及指责,很容易令人精神崩溃,他一旦走上自毁途径,你便是间接凶手。

指责下属也一样,只要掌握了技巧,被指责的下属不但心服口服,并且会感动不已!能使被指责者因指责而感动流泪之领导,可说是至为高明的。但是这并非是很简单的技巧。下属在严厉的指责卞,反抗的、后悔的均有,但是令被骂者痛哭流涕感谢不已的,则绝非轻易能办到的。人或许不会因为某种道理而哭泣,但是透过一些奥妙的言辞却往往令人热泪盈眶。对方为何会犯错,其原因何在?领导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一起加以探讨,这是很重要的,从其中产生同情心。

以下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对下属的解释要诚恳的询问和耐心地倾听,不要先人为主,带有偏见。也许就“好,我知道了,你说得也有一点道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使对方因为自己的理解而感谢不已。重要的是要相信对方。猜疑心太重,不断地窥视对方的心,此种态度即使有再好的方法,也无法让对方感动。

领导者应能有新创意,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只是一些范例,有时并不适用于实际问题。能使下属感动的方法,如果不是自己想出来的,都不能称为“佳作”。

谋事不难:

一个真正高明的领导的主管,既不会一味地表扬下属,也不会把批评与指责当做家常便饭,随便施与下属;相反他深谙批评的艺术,使批评同样能达到表扬的效果!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