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隐士大风流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后汉书o逸民列传》中则称他为庞公。

庞德公先生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襄阳记》,上面说〃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如按这个记载,则德公应该是庞先生的表字,因为前面三个人,诸葛孔明,庞士元,司马德操,都是以姓加表字的表达方式来记述的,庞德公也应该如是情况,即姓庞,表字德公。

但这只是一种推测,事实仍在存疑。范晔先生在撰写《后汉书》的时候,也遭遇如此难题,不过他老先生本着不负责任的态度,一旦涉及庞德公的事迹,则笼而统之的直称其为〃庞公〃。这下子倒好,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叫你〃庞公〃总不会有错。范晔先生倒是省事了,却害苦了读者上帝苦费思索。

不管怎么说,《襄阳记》还是准确无误地告诉读者上帝,庞德公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襄阳人,而且终生未离开过襄阳半步。

庞德公先生生活的时代,天下已然大乱。

东汉王朝末期,桓、灵二帝以来,朝堂之上群魔乱舞,乱七八糟。丧乱的根源无外乎两股势力,一是深受皇帝宠幸的宦官势力,倚借皇帝的威名无恶不作;二是深受皇帝倚重的外戚势力,爵高权重,无所顾忌。两股势力既相互勾结又彼此攻讦,甚至同一势力的内部仍然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多种力量合力而发,东汉王朝苟延残喘都不可得。

天下的分裂已属必然。外戚何进听取袁绍的建议,引凉州军阀董卓进京勤王,诛灭十常侍,但董卓却是个请来容易送去难的瘟神,他不但盘踞京师不走,反而反客为主,残酷镇压异己者。天下群雄再次将矛头转向董卓,结成联盟共同讨伐之。但终因心力不齐各怀鬼胎而功败垂成。

其后,袁绍以〃四世三公〃的政治资本崛起于冀州;曹操夺取青、兖之地,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声势逐渐浩大;袁术占据淮南、扬州,实力不容小觑;刘表占据荆襄,其地藏龙卧虎;孙坚广据江东,收兵买马,倚长江天险,睥睨中原;刘璋据蜀地,张鲁据汉中。天下已然支离破碎,东汉王朝亦名存实亡。

乱世既出英雄,也出隐士,这即是所谓的人各有志。有的人不甘寂寞,想在浑水中捞一把,凭借自身的谋略或是纵横家的口才,打动诸侯,从此奔走效力,博得属于自己的一份功业;有的人却淡泊名利,不想趟浑水,不想趁火打劫,视尘世如网罗,视名利如羁索,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说这句话是假的,而对于某些人却是真的……不掺水,没有弦外之音。庞德公先生即是某些人之中的一分子。

庞德公先生世局襄阳,不知道以上几辈祖宗曾在朝中为官,为后代留下不菲的家产,但经过几代人的坐吃山空,到了庞德公先生这辈几乎消耗殆尽。庞德公先生老爹属于那种自己不富裕却喜欢资助别人的大善人,他把祖上的余资全都用来接济穷人,结果自己混得越来越穷困潦倒,可是却博得了乡人的好口碑。

◇欢◇迎◇访◇问◇。◇

第71节:庞德公,决不当官(2)

口碑是个好东西,饥饿的时候可以换饭吃,穷困的时候可以当钱花,最不济的时候仍可以用来安慰心灵。因此庞老先生对口碑的看重要远远超过金钱。

庞德公小娃降生的时候,庞家一贫如洗,大概连劣质奶粉都买不起,好在庞老先生有口碑,人缘相当不错,当街坊四邻听说庞老先生喜得贵子的时候,纷纷慷而慨之,送来米面鸡蛋和各种滋补品,庞德公小娃因此得以成活。

日渐长大后,庞德公小娃的聪明程度令人惊奇。诸如太阳当空照、小么小二郎此类的儿歌只需一遍就能熟记成咏;连《诗经》中的生僻晦涩的古怪句子只需稍加点拨就能倒背如流;庞老先生一看儿子聪颖非常,便下决心搞好家庭教育,把重振颓废的家势的希望寄托在庞德公小娃的身上,为此,他仿效孟母三迁,来了一出〃庞父一迁〃,把阖家从岘山之东牵到岘山之南,大概那里临着小河,环境更加清幽,有利于读书和学习。

说起庞德公小娃的老爹庞老先生,真可谓是一块真金璞玉陷入了泥沼中,又好似一块好铁用在了破锅上。庞老先生虽说败尽了家产,但祖上买断的岘山还在。上文曾经说过,庞家也曾一度辉煌,最可供后人追念的就是买下岘山。那个时候不讲究山川河泽是国家财产,谁家有钱就可以买断一座山,一条河。庞家买下岘山是一件非常具有远见的事情,别的不说,就以庞老先生为例,他虽然把家底送光,可却没有把岘山卖掉,使得在乱世中尚有一处栖息之地可以避开刀光剑影的辐射。

庞德公小娃也深受其益,当别人的孩子痛苦于流离失所的时候,他却能躲在幽静的山林饱读诗书。庞老先生为了自己的儿子,学会了敛财之术,他砍伐山竹,担到山下的圩市上卖钱,然后买各种书籍,包括天文、地理、军事、数学、算卦学等等。可以说,为了庞德公小娃能成才,庞老先生不惜砍光山上的竹子。

庞德公小娃果然不负老爹一番心血,将近二十岁的时候,就达到了别人要用五十年才能达到的境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韬武略,无所不通,用这些老掉牙的词汇来形容庞德公先生的渊博学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表达方式上也显苍白,不过只能将就一下,纳兰秋先生搜肠刮肚也未能找出更有力度的词汇。

既然学有所成,庞老先生自然而然的要求儿子去建功立业,要不然这满身的学识岂不白费?可是在建立功名的问题上,爷俩陷入了严重的分歧。

老爹原本希望儿子能出息一番事业,重振颓败的家势;儿子却没有汲汲于功名富贵的心思,只想隐居山林,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夫;老爹想儿子建功立业传美名,自己的晚年也有所收获,也不辜负自己辛辛苦苦上山砍竹子;儿子想老爹名利心太重,爵禄于我何所求?不过是让人成为奴隶的枷锁罢了,哪有躬耕于山野自由快活?

最后经多方调解无效,父子二人决定分家。庞老先生依然留在岘山居住,庞德公先生搬到与岘山隔江相对的鹿门山,一则离老父不远,可以时常过来看顾;二则可以避开老爹的唠叨,耳不听心不烦。

自此以后,庞德公先生便一改往日成天苦读的生活方式,开始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人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庞德公先生从南阳引进一种大头菜,植于鹿门山坡,在其精心培育下,鹿门山的大头菜居然比南阳的大了好几倍,至今成为襄阳一绝。

隐居鹿门山的庞德公先生,生活平静而快乐,但人怕出名,尤其是在古代,若是有贤名可不是一件好事,肯定会有n多人前来邀请你出来做事,那生活就会永无宁日。大隐庞德公先生也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事。

刘表碰钉子

襄阳太守是个自不量力的家伙,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也要效法曹操、袁绍,割据一方,称霸一隅。历史上这样的小丑不可尽数,他们的心里总以为自己是块料,而且幻想自己成就一番大事的时候到了,因此也不打量自己的实力,便跳梁上来,上演一幕让人捧腹的闹剧。

※虹※桥书※吧※BOOK。※

第72节:庞德公,决不当官(3)

庞德公先生有个邻居,常在城里走动,知道襄阳太守正在招聘人才,于是便将自己的高邻举荐上去。当襄阳太守驾临鹿门山的时候,庞德公先生尚蒙在鼓里,不知道一干人等所为何来,因此脸上布满了愠色。

襄阳太守抱着对隐士生活的好奇态度亲自前来拜访,可是他绝没有想到,隐居在这里的高士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更遑论跟他下山并建立一番功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